妻妾子女
妻妾
嫡福晉費莫氏,一等侯勒保之女,
側(cè)福晉白都氏,云騎尉德興之女,
側(cè)福晉徐佳氏,廣容之女,
庶福晉劉氏,劉丙文之女。
子女
子一:多羅瑞敏郡王愛新覺羅·奕言志。道光七年丁亥九月十一日午時生,母側(cè)福晉徐佳氏廣容之女。
人物生平
瑞懷親王綿忻,生于嘉慶十年二月初九日子時。嘉慶即位后忙于政事及接連的國喪,以至十年間后宮一無所出。自嘉慶十年二月起,后宮才陸續(xù)恢復(fù)了生育,皇四子綿忻就是這十年間第一個出生的,而且是皇后所出的皇子。一向不喜群臣呈遞如意的嘉慶在這一天也破例了,他說“四阿哥系朕登極后皇后誕生之子。臣工等抒忱展慶。理所當(dāng)然!保ㄕ约螒c朝實錄)
據(jù)當(dāng)時朝鮮來華使臣所寫的聞見紀(jì)錄:嘉慶二十一年冬季,朝鮮國循例派遣“冬至使”到北京來向大清皇帝祝賀冬至并進(jìn)獻(xiàn)儀物。這一行人中的書狀官樸綺壽,曾將他往來所知的聞見事件作成紀(jì)錄,收入韓國出版的《同文匯考》一書中。他在嘉慶二十二年三月廿九日所記內(nèi)容如下:
皇帝有三個兒子,長子則面貌涼薄,人且凡庸。第二子則廣頰豐耳,人亦寬弘。第三子則最為穎悟,有文藝,年雖少而頗練達(dá)事務(wù),皇帝最喜歡他也
這本書的作者即樸綺壽是朝鮮使臣,他的所見所聞大多得之當(dāng)時驛館中人的口述講解之說,在嘉慶二十二年時,仁宗見有的兒子共有四人,綿寧居長,其余依次為綿愷、綿忻、綿愉。以年齡而論,綿寧當(dāng)時三十六歲,綿愷二十二歲,綿忻十二歲。朝鮮使臣樸綺壽見聞事件中所說到的“皇帝三子”,指的應(yīng)該就是綿寧、綿愷與綿忻。大家都知道,道光帝綿寧面容清癯瘦削,極像是碌碌無能的鄉(xiāng)下土老兒,論其即位以后的才具與施為,亦復(fù)如此。所以,朝鮮使臣樸綺壽稱他為“面貌涼薄”而“人且凡庸”,事實上是一點都不錯的。樸綺壽在嘉慶二十二年之聞見如此,嘉慶自己,對于他這個曾被譽為“忠孝兼?zhèn)洹钡膶氊悆鹤樱?dāng)然應(yīng)該知道得更清楚。
嘉慶曾有易儲的打算
仁宗在嘉慶四年時預(yù)寫立儲密詔,準(zhǔn)備將來以綿寧為皇位繼承人,是根據(jù)當(dāng)時情況所作的決定;其時綿寧年已十八歲,而綿愷只有四歲,綿忻尚未出生,以此情況而作此決定,自屬十分正確。但在相隔二十年之后的嘉慶二十四年時,這種情況顯然有了極大的變異。
一則綿寧的才具凡庸而容貌委瑣,所謂“望之不似人君”,也絕對不可能是最佳的人選;
二則皇四子綿忻聰明穎悟而才具練達(dá),在這些地方遠(yuǎn)勝綿寧;
三則綿寧之母早死,而綿忻之母乃是現(xiàn)任的皇后鈕祜祿氏,因愛母及子之故,綿忻更顯然占了很多優(yōu)勢。
正是由于這種情形的原因,在嘉慶晚年間,對于立儲問題顯然已有另外的新打算——以綿忻為繼承人,從而改變原來選立綿寧之決定。
如何證明這一論據(jù)。
第一,綿忻在嘉慶二十四年被封為瑞親王,其同母之兄且年長十歲的皇三子綿愷亦在同年膺封,但所得到的封爵卻只是較親王次一等的郡王。那一年,綿忻十四歲。十四歲的童子,既無赫赫之功績,怎么封為親王理由是什么,當(dāng)然是因為他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較重要之故。
第二,立綿寧為繼承人之時,除了藏在金盒中的密詔之外,還有另一道同樣的密詔藏于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后,此時忽被撤出。撤出的事實,見于道光即位之后此一密詔從來未見提及的情形;撤出的理由,當(dāng)然是由于嘉慶有意思另以綿忻為繼承人。
嘉慶駕崩事出突然
嘉慶二十五年七月,仁宗幸熱河。戊寅廿四日,仁宗不豫,己卯廿五日,大漸。仁宗駕崩事出突然,繼承人選未及明示。而原來藏于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后面的密詔早年已被撤出,撤出之后再沒有重新放人,在嘉慶暴崩之后所面臨的繼嗣問題必然難以解決。此時孝和;屎筲o祜祿氏在得到嘉慶傳出噩耗之后迅速決定降諭,令綿寧繼立。皇后鈕祜祿氏既然知道嘉慶當(dāng)時的立儲之計,而且已將預(yù)藏于乾清官正大光明匾額后的立儲密詔撤出,然則她又何以要在嘉慶崩駕之后,傳懿旨令綿寧繼立,完全不顧嘉慶生前的易儲計劃呢?這當(dāng)然也有其原因的。因為綿忻雖極蒙嘉慶之喜愛,而在嘉慶二十五年仁宗暴崩于熱河行宮之時,綿忻那時僅僅只有十五歲。語云:“國有長君,社稷之!薄K粤⒕d忻實不如立綿寧。雖然綿寧雖然凡庸,畢竟是嘉慶所曾屬意之人,而綿忻乃鈕枯祿氏之親子,立綿忻不但顯示鈕祜祿氏之私心偏袒,亦難以得到朝中大臣之普遍擁戴。由于有這種種考慮因素,鈕祜祿氏終于以大公無私的態(tài)度表明她的立場,不但消弭了一場政治危機,也博得了道光的衷誠敬服。
瑞王墳碑亭
綿忻去世后,把墓園選在了福田寺村一帶。這里背靠翠微山,前臨月牙河,自然景致秀美。瑞親王的墓園用高高的院墻圍起,園內(nèi)松柏繁茂,殿堂儼然。墓園內(nèi)有一座精致的碑亭,碑亭以青石臺基為座,四角翹檐式綠琉璃瓦蓋頂。碑亭之南,原有神橋,橋下是月牙河。碑亭北側(cè)為宮門,兩側(cè)立有朝房,宮門內(nèi)建享殿五間。再北,為墓室區(qū)。
瑞王墳在1931年被盜過,盜墓者將隨葬品洗劫一空,但是地宮沒有被破壞。1940年,瑞親王后人將地上建筑拆賣,磚瓦石片拉了一個多月。成材的木料賣給了城里西四牌樓宋記木廠。于是瑞親王墓園的地面建筑基本消失了,精致的碑樓經(jīng)過歲月的洗滌也殘破不堪了,里面曾經(jīng)做過庫房,還被當(dāng)成過臺球廳,地宮曾被作為菜窖。
這次修建奧運射擊場館,也將瑞王墳的碑亭挑頂大修,修建中,保持了清中期的建筑風(fēng)格,內(nèi)檐彩畫只作了除塵處理,外檐彩畫由于脫落嚴(yán)重,修繕中按照當(dāng)時的做法進(jìn)行了恢復(fù)。修繕后的瑞王墳碑亭,將作為奧運場館周邊綠化帶的一處獨立景觀。
史籍記載
《清史稿列傳八》
瑞懷親王綿忻,仁宗第四子。嘉慶二十四年,封瑞親王。道光三年,命在內(nèi)廷行走。八年七月,薨,謚曰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