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拳特點
李家拳的特點是長橋大馬。手法有勁,腳法變化無窮。曾經(jīng)在嶺南發(fā)揚光大,門人無數(shù)。自民國以來,因為人民的生活水平降低。學武的人越來越少。解放以后,李家拳的傳人和高手還有人在。到了文革就不敢再授徒了。至80年代國家開放,有本領的老前輩們都已經(jīng)逝世。今天李友山的門人不多。唯一的是蔡李佛拳是他的現(xiàn)代后繼門人。 因為蔡李佛的始祖陳享是他的徒弟。當今蔡李佛拳在海內(nèi)外是南拳的最大門派之一也。
相關人物
陳享(字典英,號達亭),蔡李佛拳創(chuàng)始人,1806年-1875年,廣東新會崖西鎮(zhèn)京梅村人。 1823年,陳享投拜至善大師門徒李友山(新會七堡人)。李為當時廣東著名的拳師,擅長棍法和腿功。1827年,陳享去羅浮山白鶴觀拜蔡福(即青草和尚,花名爛頭和尚)為師。1839年-1840年間,陳享協(xié)助林則徐訓練義勇水師。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他率領眾弟子投入廣州虎門水師衙門,英勇抗擊外來侵略。
蔡李佛拳
“蔡李佛拳”,顧名思義,這門拳法是由三家拳法合成的。不過,這個蔡不是指當年廣東省的洪、劉、蔡、李、莫五大名拳的“蔡”。五大名拳的創(chuàng)始人,是福建省少林寺至善禪師的高徒。那個“蔡”是指廣東番禺縣人蔡展光。而蔡李佛拳的“蔡”,卻是指廣東省羅浮山白鶴觀的蔡福,另外,“佛”也不是指當代還流傳的南拳“佛家”的“佛”,而只是用來代表獨杖和尚拳法的。蔡李佛拳的創(chuàng)始人是陳享,別字典英。廣東省新會縣京梅鄉(xiāng)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