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沈充年輕時就已經(jīng)喜歡讀兵書,故此在同鄉(xiāng)中甚有名望,以其為英雄豪杰。王敦亦因而任用沈充當自己的參軍、龍驤將軍。沈充又向王敦推薦了同郡同鄉(xiāng)錢鳳為王敦鎧曹參軍,二人雖然知王敦有不臣之心,但都堅持做王敦的爪牙,且至死不渝。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上表討伐劉隗,沈充招募響應(yīng),任大都督,統(tǒng)率東吳軍事。又薦同郡錢鳳,王敦以為鎧曹參軍,二人支持王敦反叛。
后來王敦造反,太寧二年(324年)以兄王含為元帥,合沈充、錢鳳等率兵五萬進攻建康,晉廷當時以五千戶侯懸賞斬錢鳳,以三千戶侯懸賞斬沈充。王敦病死后,王含自江寧敗后,退駐數(shù)里,遙促沈充會師,再圖進攻。
明帝也恐沈充前來,特遣廷臣沈禎,往說沈充,許為司空,勸令投誠。充搖首道:“三司重任,我何敢當。古人謂幣重言甘,實是誘我,今日正應(yīng)此語。況丈夫共事,始終不移,若中道變心,便失信義,將來還有何人容我呢?”沈充明知順逆,卻依然為王敦死心塌地,自尋死路。遂舉兵趨江寧。
宗正卿虞潭辭還會稽故里,至是獨起義余姚,傳檄討沈充。明帝即授虞潭為會稽內(nèi)史。前安東將軍劉超,宣城內(nèi)史鍾雅,亦皆募兵舉義,與沈充為敵。義興人周蹇,殺死王敦所署太守劉芳,平西將軍祖約,亦逐敦所署淮南太守任臺,彼此俱效命朝廷,交口討逆。沈充尚怙惡不悛,自率萬余人,兼程北行,與王含合兵。
司馬顧揚勸說沈充:“今欲舉大事,偏被王師先扼咽喉,鋒摧氣沮,相持日久,必致禍敗。今不若決破柵塘,引湖中水,灌入京邑,一面乘著水勢,縱舟進攻,這便是不戰(zhàn)屈人的上計。此計不行,或借我軍初至的銳氣,并合東西各軍,十道并進,我眾彼寡,所向必摧,尚不失為中計。若欲轉(zhuǎn)禍為福。因敗為成,誘召錢鳳計事,設(shè)伏斬鳳,攜首出降,乃是今日的下計。”我謂下計,卻是上計。沈充遲疑半晌,終不作答。顧揚料到沈充不能成事,遁歸吳興。
兗州刺史劉遐,臨淮太守蘇峻,各率精兵萬人,同來勤王。明帝連夜召見,慰勞有加,并出庫帛分賜將士,眾皆踴躍。沈充,錢鳳,欲因北軍初到,迎頭進擊,乃自竹格渚渡淮,直前攻撲。護軍將軍應(yīng)詹,建威將軍趙胤等,拒戰(zhàn)失利,退至宣陽門。沈充與錢鳳乘勝進逼,拔柵將戰(zhàn),不意劉遐蘇峻,從東塘橫擊過來,把沈充,錢鳳兩軍沖斷,再加應(yīng)詹趙胤,也來助戰(zhàn),殺得沈充,錢鳳大敗虧輸,奪路飛奔,還逾淮水,人不及濟,后面追兵大至。叛眾紛紛投水,溺斃至三千人。劉遐尾追不舍,行至青溪,又奮擊沈充一陣,充狼狽走脫。
明帝本已出屯南皇堂,聞叛黨盡走,乃還宮大赦,惟敦黨不在赦例。申命庾亮督同蘇峻等軍,往追沈充。溫嶠督同劉遐等,往追王含錢鳳。
沈充奔回吳興,聞故吳內(nèi)史張茂妻陸氏,招茂舊部,在途中守候沈充至,將執(zhí)沈充臠割,為夫復(fù)仇。沈充不敢竟歸,繞道奔竄,竟致失路,誤入故將吳儒家。吳儒誘沈充入復(fù)壁中,因笑語沈充道:“我今日得三千戶侯了。”沈充始知為儒所賺,乃流涕與語道:“汝能顧義活我,我必厚報,若為利殺我,我死必令汝滅族,不要后悔!比寰箽⑸虺,傳首建康。
沈充子沈勁,例當坐誅,為鄉(xiāng)人錢舉所匿,幸得免死。后來沈勁滅掉吳氏一族,如沈充所言。
沈充著有文集二卷,(《隋書經(jīng)籍志》注)傳于世。
人物軼事
沈充家室富裕,曾于孝元帝太興年間在龍溪(今鐘管鄉(xiāng)西南)鑄小五銖錢,史稱“沈充五銖”,又稱沈郎錢。又廣蓄歌妓,所作《前溪曲》7首,流傳甚廣。后前溪成為南朝習樂場所,到唐代尚有數(shù)百人學(xué)習。舊傳江南歌妓,多出于此。
沈充是江南士族,曾經(jīng)鑄造一種小錢,叫作“沈郎錢”,又叫“沈充五銖”。
家庭成員
輩分 | 關(guān)系 | 姓名 | 簡介 |
平輩 | 妻子 | 魏氏 | 夫人,出身會稽魏氏 |
子孫 | 兒子 | 沈勁 | 冠軍將軍長史,贈東陽太守 |
孫子 | 沈赤黔 | 沈勁子,大長秋 | |
曾孫 | 沈叔任 | 沈赤黔子,益州刺史 | |
玄孫 | 沈融之 | 沈叔任子,早卒 | |
沈演之 | 沈叔任子,尚書下省 | ||
來孫 | 沈暢之 | 沈融之子,襲封寧新縣男 | |
沈睦 | 沈演之子,黃門侍郎 | ||
沈勃 | 沈演之子,司徒左長史 | ||
沈統(tǒng) | 沈演之子,著作佐郎 |
史籍記載
《晉書·王敦傳附沈充》
《晉書·忠義傳·沈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