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軌跡
與電影的不解之緣
侯景山出生在平遙的一個充滿藝術(shù)氣氛的家庭。祖父、大伯、父親都是攝影師,父親在部隊里通過自習喜歡上攝影,退役后便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照相館。
在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下,侯景山很小就對攝影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父親的一臺老式照相機,在侯景山看來就覺得它不只是一件大玩具,因為它還可以在鏡頭里看到另外一個驚奇的世界。在相機鏡頭里看著那些穿著燕尾服,系著領(lǐng)帶的大人,坐在照相機前,隨著相機“啪”的一聲,就可以把人定格在畫面之中,侯景山非常羨慕。他喜歡看相片上定格出各種千奇百態(tài)的面孔。更崇拜照相的人。可是當時他的年紀太小,父親還沒想過教他攝影。頑皮的他常常拿著父親的膠卷盒當玩具,自創(chuàng)了一套玩法,將膠卷盒捏癟后吸在自己的下巴處,這樣就可以裝山羊老爺爺了,也正因為此,為他的身體留下了永恒的印記,至今下巴處留有膠卷盒的半圓印記。以后的日子里相機給他帶來了很多的樂趣。慢慢的在父親的影響下,侯景山從小就喜歡上攝影,從此便與攝影結(jié)緣。
直到今天,侯景山對體育運動和電腦游戲一直沒什么興趣,對于這個出生的“80后”來說,的確有點與眾不同,侯景山稱他并沒有因此覺得被那些狂熱的愛好著體育和游戲的、正在發(fā)育的同齡人所孤立,他說他有自己的朋友圈,最重要的是,在他從學校畢業(yè)后,他身上的荷爾蒙迅速地找到了一個出口:電影。
為了未來的“導演夢”
為了實現(xiàn)他的導演夢,他都給自己定下新的目標。2008年3月侯景山創(chuàng)立了他自己的電影工作室,希望能為熱心于電影的工作者及投資者創(chuàng)造一個理想環(huán)境,共同拍攝一些能兼顧藝術(shù)性與商業(yè)性的高素質(zhì)電影。
關(guān)于自己
一段采訪:我喜歡拍電影,不為掙錢、出名,只挑喜歡的電影才拍,求的是一種精神上的發(fā)泄、平衡,可以借此毫無保留地將壓抑的感情、情緒通過表露出來而又沒有人知道那是我,人們只知道我將角色拍得很好,但其實那里的東西全是我。因此,拍完戲后內(nèi)心會很舒服。
其實我不太在意公眾對我的看法,因為拍電影只不過是我的一個興趣,我喜歡就去拍。不拍戲的時候跟普通人一樣,沒什么特別。除了在拍電影方面,我也沒有什么東西去追求。在拍戲的過程里面,我感覺非常開心,拍完以后又不過是這樣子。那么多年就是希望怎么能拍得更好,只是為我自己拍地更過癮。
我拍電影是為了興趣,沒想過做明星、拿大獎。我很幸運,因為我年輕 時就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如果我退休,就要找一份同樣有趣的工作去取代電影。其實,干任何工作都沒關(guān)系,只要你懂得從中發(fā)掘樂趣,不是嗎?個人愛好我也有,比如爬山,但這不會是我的工作。
我很喜歡拍電影,其實在現(xiàn)場我已經(jīng)感到很開心了,也不管是拍什么電影。除了拍戲,我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旧,我是個挺悶的人,又任性,又孩子氣,又沒想過改變自己。沒辦法,我會覺得人總要想辦法去對付自己 。
關(guān)于生活
因為我想感覺一下清醒的感覺會是怎么樣,當你有一段時間很清醒的時候,整個人都不一樣。我覺得作為一個導演也應(yīng)該去體驗一下。這很有意思,每天很早起床,6點鐘去跑步做運動,正常睡覺,不喝酒,腦子里想的東西讓你整個人都會變化,與之前睡覺到下午2、3點起床呀,天亮才睡覺,一起床就頭痛,然后腦筋沒有那么清醒等等,是很奇怪的兩種狀態(tài)。我覺得為什么 不試試看呢?有的時候我喜歡清醒,有的時候我喜歡不清醒。最重要我覺得我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
其實從小到大,我都不覺得有什么事大不了,沒有什么東西會讓我不想活。而且我很怕死,我覺得要做的事情還很多,如果死掉了,我會覺得很不服氣。其實我覺得死是一件很懦弱的事,因為你完全沒有能力去面對,你才會想死。我相信什么事情都可以解決,但是最起碼你要敢去面對,而我是不怕面對困難的。
我會覺得人到成熟的時候很多想法都不會那么極端,會懂得怎么去珍惜你現(xiàn)有的東西,會去珍惜生命里面原來很小的東西,可能是今天的天氣呀,可能是你碰到的每一個人,因為沒有這些人你可能不會再去到另外一個階段。
電影風格
因為制作成本不高,大多實景拍攝,長焦鏡頭可以使攝影機從遠處長時間拍攝人物的談話場面。侯景山的美學風格在相當大程度上,便是長焦鏡頭的美學。侯景山傾向于實景拍攝、選用業(yè)余演員,加上對日常生活瑣處的高度關(guān)注,使他把角色與背景,動作與環(huán)境放到同等重要的程度上。侯景山鏡頭畫面的構(gòu)圖往往顯得較為擁塞,但那是他精心組織的結(jié)果,以便突出人物行為或置景中的微小細節(jié),這會豐富他故事的展開。
長焦鏡頭的一個特征是淺景深,即輕微的運動可能導致失焦,侯景山慢 慢形成了通過輕微變化焦距來引導觀眾注意畫面上對故事有益的元素的特色。侯景山還會將多個故事焦點置于同一個鏡頭中的不同層。
長焦鏡頭會令空間顯得扁平,侯景山運用這一特征,創(chuàng)造出被大衛(wèi)·波德維爾稱為“晾衣繩”式的構(gòu)圖,即令數(shù)個演員形成與攝影機方向垂直的一行。于此類似的構(gòu)圖特征是,讓若干演員的臉在畫面的對角線方向上排列。
嘗試
長鏡頭
他人評價
在侯景山身上,我看到一種很純潔的敘述方式,這是用另外一種眼光來看世界,這是讓我感到最震驚和最受觸動的,通過他的電影,我更好地看到我們這個世界,看到了我自己。 ———朋友心宇經(jīng)典語錄
■人在對事物、對于自己沒有把握的時候就會煩躁。這是很痛苦的,但這只是現(xiàn)象。很多人生活缺少目的性,不知道做什么,所以就會煩躁。
■我不可以改變別人,但是我可以改變自己。
■不說就是永遠沒有改變。永遠不說就是永遠沒有改變。
■其實要看清楚一個人很容易,產(chǎn)生矛盾時最容易看清一個人的本質(zhì),你再用放大鏡,那就是他的全部。
■不知足的人是不會幸福的,知足的人他永遠都會幸福的。
■我不是很貪心的人,很少去想要去得到什么或者期望更多。我很幸運,很快很早就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職業(yè),每天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這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事情,對我來說足夠了。
■拍戲能滿足我的精神生活,我覺得精神生活特別重要,拍戲能讓我精神很充實,每天過得很快很享受。
■我覺得戀愛是生活的調(diào)味品。
■盲目的人比較有熱情,清醒的人往往考慮的太多,會錯過很多東西。所以上天是公平的,不會只厚待清醒的人,不過,盲目的人需要理智的人指引。
■挫折好比人生旅途的節(jié)點,是一個人成長的基石。
■ 現(xiàn)實中的世界總有太多的無奈,許多的不可能,不可現(xiàn),不可舉,然后我們卻可以通過電影,通過這光和影,在電影的世界里,讓我們的夢想得到實現(xiàn);蛘,也可以說是一種寄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