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薛勉,字退珊,河南陜縣張灣鄉(xiāng)大峪口村人。清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生于官宦地主家庭。其父薛端介是清朝文林郎。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他以優(yōu)廩生被聘為陜州中學堂主講教師,是陜縣首批新學教師。他具有一定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思想,對當時清政府的腐敗沒落政治,非常不滿。清政府幾次要他出任官職,他都辭掉不干。中華民國建立,他才出仕任職為彰德府(河南安陽行署)地方檢查廳檢查官,又繼升汝寧府(汝南)地方檢察廳檢查長。1913年調(diào)陜西省任澄城知縣。當?shù)赝梁懒蛹潤M行鄉(xiāng)里,無人敢管。他到職后,首先將罪大惡極的三個魁首繩之以法。他又查出歷年百姓捐稅皆由豪紳征收,層層剝削,近半數(shù)落入豪紳腰包。他便頒布政令,革除宿弊,讓百姓把該交的稅款直接交給官府,為百姓減輕了負擔。他后期任襄城縣知事,也減輕賦稅,免除貧病弱民的捐雜。百姓為他刻石銘碑,記其德政,但富豪劣紳卻對他恨之入骨。薛勉刻苦讀書,老而不倦。雖身患疾病,生活拮據(jù)也不釋卷,對于古今治亂得失深有研究。他的詩文峭勁鋒利,評古論今閎肆奇?zhèn)ィ上环陼r,他不但得不到升遷重用,反倍受上層權貴及地方劣紳們的打擊排擠,最后回到故土過著清靜生活。1928年(民國十七年)薛勉病逝,時年51歲。他生前著有《蒼崖詩》文集。他為陜州中學第一班卒業(yè)同學錄作的序言,仍保存在舊《陜縣志》卷十六中,序中反映出他重視人才的培養(yǎng)及維新教育的精神。他還為郭維國(陜縣學者)寫墓表、為朱書圃(戊午水災保衛(wèi)團長)請豁免糧賦紀念碑撰寫碑文,為清進士槐三衛(wèi)撰墓碑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