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司有花,清朝瓊崖樂城(現(xiàn)海南省瓊海市)人氏,嫁與沙坡鄉(xiāng)田龍村張家為媳,先后生育四子;其夫乃晚清考舉落榜的不第秀才,在鄉(xiāng)間開辦私塾,教書講學,釋疑解惑,授業(yè)謀生。司有花勤勉持家,相夫教子,攏其四子就學私塾,督促從小讀書識字,以致其子早在民國初期便先后接觸辛亥革命進步思想并接受新民主義基本理論,遂于國內大革命時期相繼加入共產黨(共青團)組織,積極投身轟轟烈烈的瓊崖蘇維埃運動。身歷親睹辛亥革命推翻腐朽滿清政府改制國號和中國蓬勃開創(chuàng)共產主義運動的社會動蕩,司有花雖眼見其夫時常為此擔憂孩兒性命安全,惶惶積慮成疾,心悸不治病逝,但依然默默地支持四個兒子張昌謨、張昌猷、張昌列、張昌伯以及長媳林堅、二媳李月芬的革命活動,經常提籃挑擔往返于沙坡河畔的田龍村與萬泉河畔的樂城之間,為擔任樂會縣總工會主席和參與創(chuàng)建中國工農紅軍南路軍的長子張昌謨、擔任中共樂會縣委宣傳部長和參與創(chuàng)立中共瓊崖特委的二子張昌猷(張良棟)以及加入共青團從事學生運動工作的三子張昌列、組建蘇維埃少年先鋒兒童團的小兒子張昌伯(張仲超)轉送衣食和傳遞消息,主動參加婦女協(xié)會活動,兼為瓊崖蘇維埃政府、中共瓊崖特委和中國工農紅軍南路軍從事力所能及的交通員瑣碎事務。
人物生平
1927年,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瘋狂實施白色恐怖;瓊(海)樂(會)地方反動武裝王昭夷還鄉(xiāng)團呼應駐瓊國民黨軍李濟深部大舉進攻蘇區(qū),猖獗“剿共”,殘殺民眾。司有花驚悉長媳林堅在六連嶺掩護蘇維埃政府機關突圍作戰(zhàn)、二子張良棟率中國工農紅軍南路軍在保亭轉移戰(zhàn)斗中先后犧牲的噩耗,又目睹擔任崖縣第三蘇區(qū)婦女協(xié)會主席的二媳李月芬因戰(zhàn)傷被俘后慘遭槍殺示眾的壯烈場面,繼而遍尋不見長子、三子和小兒子下落,強忍悲憤,被迫離開貼有“共匪之家”封條的家門,椰殼為碗,竹枝為筷,饑寒交迫,長年流落四鄉(xiāng)腥風血雨中……直至全國解放后,司有花方獲悉長子張昌謨和三子張昌列分別犧牲在馬來亞獄中和病逝于延安中共中央黨校;惟有小兒子張仲超當年撤離海南島,經廣東地下黨組織安排前往新加坡,以中醫(yī)業(yè)為掩護從事中共廣東省委海外支部(馬來西亞共產黨支部)領導的地下工作,后隨“東南亞歸國華僑抗日服務團”返抵延安中共中央黨校學習并投身抗戰(zhàn),繼于參加遼沈戰(zhàn)役后隨第四野戰(zhàn)軍南下,揮師橫渡瓊州海峽接管海南郵電系統(tǒng)——母子得以悲喜重逢在瓊崖椰鄉(xiāng)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下!
時迄1964年冬,九十高齡的司有花在家鄉(xiāng)無疾而終。在其安葬沙坡南山的塋地,綠樹青草環(huán)繞中除了家人立碑之外,佇有當時九曲江人民公社管委會所立一方石碑,堅實的巖石碑面上鐫刻著:革命母親司有花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