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剖析
連德奎上山為匪,與原來的土匪劉答應(王佳寧飾)等人一起立起野狼幫,用現(xiàn)的話說是賞金殺手,但這群有血性的殺手又不得不在民族大義與小眾利益處做出艱難抉擇,1940年代的中國,尤其在西部地區(qū),中央政府對此地的控制力量相當薄弱,而大一統(tǒng)的中華文化亦不占絕對上峰,這時候能夠在骨子發(fā)揮著作用,推著這群血性漢子做出正確的政治選擇的,既緣于民族認同感,更緣于民族認同感里的那一份原始的不屈不撓的血性,也就是說,連德奎能夠成為抗日英雄,并在國共對峙那么復雜的1940年代選擇一種正確的價值觀,既在于他不但深刻知道自己是中國人,更在于他深刻保留了中國人身上最本質的那股不屈于外來侵略、鋤強扶弱的血性品質,即狼性。
連德奎和他的野狼幫其實有當年“馬家軍”的影子,或者與之相似吧,而他狼孩的天秉出身又讓我想到當年那個可以跟“馬家軍”對抗、16歲即自立山頭、25歲已打遍西域無敵手的尕司令馬仲英,時代的復雜性、歷史的復雜性,以及民族關系的復雜性,多多少少都能在連德奎和馬仲英這樣的人物身上得到非常微妙的映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