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光緒34年( 1908年)考取一等候 ,補廩生。宣統(tǒng)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后取締私塾,即罷館改業(yè)。民國建立后,先生任縣參議會議員及禁煙委員等職。民國五年(1916) 報考渭川道試,考取二名俊士。民國7年成立勸學所(教育局前身) 任勸學員,后改勸學所為教育局,任文牘,后教育局又設(shè)一、二科,任一科科長。民國25年教育局改為政府第三科,任代科長。后又任南壇初小校長。民國32年縣長王漢杰決定編修縣志,聘朱為總篡。朱憑一人之力,在缺資料、少經(jīng)費的困難情況下,積兩年之力完成了《重修西和縣志》的編篡工作。該志共12卷,20余萬字,為僅存西和縣志(康熙志、乾隆志和民國新志)中最為翔實的一部。
縱觀朱志,頗多創(chuàng)見,許多為當今人們熱談的話題早已為朱志點出,如伏羲生于仇池故國和秦皇故里的話題,朱志已經(jīng)厘清。在《皇圣》中,朱志專列此節(jié),據(jù)《路史》及《遁甲開山圖》指出太昊伏羲“生于仇夷,長于成起”。在《沿革》中,朱志簡單明了地敘述了楊初為仇池公以后的割據(jù)情況,在《墳墓·秦襄公墓》中引文說:“襄公立12年卒,初為西田寺,葬西垂,葬西垂者當不止襄公!薄肚匚墓埂分姓f:“史記文公立50年卒,葬西山;矢χk曰西山在今隴西之西縣!薄拔墓畬O寧公葬西山大麓,故號秦陵山!彼诎凑Z中指出:“謂西山在今隴西之西縣者無疑,今犬丘之左即西山(今西和縣城之西山。朱志沿革表中說犬丘城其地在西縣故城之西南即秦時之犬邱也) ,山上有土墩高二丈余,俗名紗帽咀,疑即文公之墓歟?”今文公墓已在禮縣大堡子山發(fā)現(xiàn),朱志所言,大體不差。
人物評價
朱繡梓先生工詩文,善書法,擅繪畫,對聯(lián)尤其有趣。他一生做了兩件大事,一是終身從事教育工作,為西和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二是晚年編篡縣志,為西和的文化事業(yè)做出了杰出貢獻。他活到了解放之后,被政府聘為民主人士。他的兒子朱昌麟(1898——1946)和孫子朱天相(1919一1996)均為本縣知名人士。還須一提的是,朱繡梓先生于民國元年(1912)與其他有識之士共同籌資創(chuàng)建了朝陽觀凌霄閣(即天爺樓,毀于1960年)并補建了關(guān)帝廟,使朝陽觀煥然一新。故其人其事宜為縣人所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