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李天植,因所居名“蜃園”,人稱蜃園先生。明崇禎六年(1633)舉人,性瀟灑,絕意仕進(jìn)。明亡,改名確,字潛夫,在陳山(今平湖市乍浦鎮(zhèn)境內(nèi))隱居,借廟堂辟學(xué)塾,教書苦度生計,自稱“村學(xué)究”、“老頭陀”。寓居10年,因廟堂佛事煩雜,回蜃園家中賣文織筐度日。鄉(xiāng)人見其窘迫,日供柴米,力辭不受。當(dāng)?shù)毓倮裟矫叭グ菰L,則越墻而避。后家境愈益艱困,賣掉蜃園,寄身于寺院。親戚友好憐其貧,湊錢贖還蜃園。時天植年70歲,夫婦白頭相對,時常斷炊,又苦患腹疾。又10年,蜃園僅存二楹。天植耳聾,終日偃臥?椭,用粉板書相問答。 魏禧慕名自江西來訪,兩人相對而泣。時方絕糧,魏禧拿出僅有半兩銀子贈之,天植拒絕再三方受,買米為炊,共食而別。魏禧囑 嘉興 周筼、 曹溶等糾合同志集資以助天植,且為其料理身后事。天植堅拒,決意餓死。乍浦鄭嬰垣孤介絕俗,與天植稱金石交,先兩年凍死雪中。后天植以餓死,臨終說:“吾無愧于老友矣!”葬于牛橋(今屬乍浦鎮(zhèn))。
作品
李天植以餓死終其一生,在明亡后所作詩文,多為哀悼為明殉節(jié)者之作。子 李震,受其影響,亦棄諸生,非義一介不取。著作有《蜃園集》、《乍浦九山志》、續(xù)修《乍浦九山補(bǔ)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