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資料
樂隊名稱
打口魚(DK-Y)
樂隊地點
遼寧錦州
活躍年代
2007年-2008年
樂隊風格
新金屬
糖衣金屬
相關樂隊
營養(yǎng)快餐樂隊,湛藍樂隊,未知旅程樂隊,靈感方程樂隊
?
樂隊簡介
打口魚樂隊,成立于2007年3月21日,風格以偏黑死重金屬的新金屬為主。樂隊分為三個時期,最初由郝景龍(主唱隊長兼節(jié)奏吉他)、劉洋(主音吉他)、盧景一(貝司)、張卓(鼓手)組建并定名為“打口魚”;2007年6月,吉他手張雷加入,隊長郝景龍放下吉他,專心演唱;2009年吉他手張雷、貝司手盧景一退出,魏瀟、谷雨兩名新吉他手入住,同時營養(yǎng)快餐的貝司手崔家亮客串加入。
打口魚樂隊是以“玩音樂”為靈魂思想存在的一支樂隊,他們堅持著“玩音樂”而不是“做音樂”的一貫思想和理念堅定地走下去,曾在錦州校園地下?lián)u滾界以及“工大搖滾胡同”風靡一時。隊長郝景龍也被業(yè)內公認為“錦州高校重型搖滾教父”,可以說打口魚樂隊的出現(xiàn),帶動了錦州高校地下重型搖滾的崛起之風,奠定了后期眾多搖滾樂隊新秀層出不窮的夯實基礎。
打口魚樂隊從未參加過任何一次商演、比賽,然而義演確非常之多,有時候甚至由樂隊自己支付一切演出的費用,他們堅信“真正的搖滾是與經(jīng)濟、利益無關的,搖滾是一種精神,是一種永恒的信念,是一株在黑暗下茁壯成長的向陽花”。
樂隊成員
打口魚一期
主? 唱:郝景龍
?
吉他手:劉洋
?
貝司手:盧景一
?
鼓手:張卓
?
?
?
?
打口魚二期
主唱:郝景龍
?
吉他手:劉洋,張雷
?
貝司手:盧景一
?
鼓手:張卓
?
?
?
?
打口魚三期
主唱:郝景龍
?
吉他手:魏瀟?
?
貝司手:劉洋,崔家亮(外借客串)
?
鼓手:張卓
樂隊成員去向
郝景龍:遼寧撫順人,現(xiàn)經(jīng)商
?
盧景一:遼寧丹東人,現(xiàn)工作
?
劉洋:遼寧大連人,現(xiàn)不詳
?
張卓:遼寧昌圖人,現(xiàn)工作
?
張雷:遼寧錦州人,現(xiàn)工作
?
谷宇:遼寧錦州人,繼續(xù)音樂之路
?
魏瀟:遼寧錦州人,繼續(xù)音樂之路
?
樂隊相關資料
“工大搖滾胡同”差不多有200米長,門前的過路仿佛一道山坡,要費點力氣才能從頭走到尾。每戶房子都已經(jīng)十分破舊,很多窗戶上的玻璃都掉光了,塑料布、紙殼兒等成了替代品,冬季的冷風可以肆意地侵襲室內的每一個角落。就是在這樣的屋子里,每天都會傳出令人亢奮的音樂,震動著大地,震撼著心靈。
記者來到“工大搖滾胡同”,遠遠的就能聽到強悍的音樂聲,架子鼓的節(jié)奏鏗鏘有力、動感十足;貝司就好像賽車的引擎,聽著讓人有向前奔跑的沖動;狂飆的吉他,吶喊的主唱,所有的一切都令人熱血沸騰。順著胡同往前走,隔壁的屋子里就會飄出另一股聲音,同樣的韻律流暢,同樣的激情澎湃。這就是胡同的常態(tài),每天都有若干樂隊在這里排練,無論春夏秋冬,胡同里永遠有人氣。
記者走進了一間屋子,一個朋克風格的樂隊正在排練,4個人有彈有唱,節(jié)奏感極強的音樂充斥著整個小屋。這是怎樣一種狀態(tài),不置身其中很難體會。十幾平方米的空間,四處漏風、冷得出奇,地面上堆積著一層厚厚的塵土,隨處可見黃色的煙頭。由于聲波的推動力,地上的塵土不斷地飛揚起來,跳躍搖擺在陽光之下。樂手們近乎瘋狂地隨著節(jié)奏上下?lián)u動著腦袋,表情極盡陶醉,每個人都在拼命地玩弄著手中的樂器,仿佛要把鼓皮敲漏、把琴弦撥斷、把嗓子喊破。樂隊連續(xù)排練了6首曲目,這期間4個人全在不停地抽煙,彌漫的煙霧越來越濃,最后完全覆蓋了飛揚的塵土。
終于放下了樂器,樂隊成員和記者聊了起來。鼓手叫樂樂,他說過幾天就要演出了,樂隊正在準備,所以這幾天練得比較猛。提到音樂風格,樂樂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他會堅持做自己想做的音樂,也許有一天他們會成為大牌的搖滾樂隊,也許最終什么都沒有,但自己在內心充滿著無比的喜悅和激動,這就足夠了。
?
根據(jù)地琴行--才源
“除了我,沒有其他人在這里居住了”,才源說,他是為了看管設備,才睡在胡同的。現(xiàn)在是冬天,每間房子都沒有暖氣,穿著棉衣都覺得冷,才源卻只蓋著一層棉被躺在炕上,很難想象,他是如何度過一個又一個寒冷的夜晚的。
才源是遼寧工業(yè)大學的畢業(yè)生,雖然樂器演奏水平不算高,卻對音樂格外癡迷,總和樂手們混在一起。上學時,他也組建了一支樂隊,卻為排練場所費盡了心思。一開始在宿舍,都是學生,彼此寢室離的不遠,湊到一塊就開練,后來被人告到宿管老師那里,宿舍不讓搞了。接著就在外面租房子,也是因為房東嫌太吵,受不了,被趕出來了。2006年,他偶然發(fā)現(xiàn)學校西門外有一片平房,基本都沒人住了,不一定什么時候就動遷。這地方不會吵到別人,房租還不會太貴,真是天賜寶地,才源立刻聯(lián)系房主,說想租用房子排練。閑著也是閑著,房主很爽快地就答應了。
漸漸地,到這里租房排練的樂隊越來越多,社會上的很多樂手也來這里排練,儼然形成了一股氣候。才源就想,干脆起個名字吧,北京有個“搖滾胡同”,那咱錦州也來一個胡同,于是,“工大搖滾胡同”幾個大字就出現(xiàn)了。
后來,才源的樂隊解散了,但他仍然把胡同當成了家,幾乎天天都到這里和其他樂隊交流,幫著調試設備,幫著聯(lián)系演出。“別看錦州地方小,但樂隊也不少,水平也不賴”,說起在這個胡同排練的樂隊,才源頓時眼中明亮起來,一個個樂隊的名字,他如數(shù)家珍:“黑金胡同樂隊”、“打口魚樂隊”、“營養(yǎng)快餐樂隊”、“未知旅程樂隊”、“湛藍樂隊”、“荔枝公園樂隊”、“超音樂隊”、“靈感方程樂隊”、“搖滾杰克樂隊”、“歐葉樂隊”、“暴君樂隊”、“靈魂飛躍樂隊”、“0416樂隊”、“松果體樂隊”、“復制呼吸樂隊”“怪咖樂隊”“硬質糖果樂隊”“雨后凌晨樂隊”“安定因素樂隊”……
才源還向記者介紹到:“其實胡同存在很長時間了,最早是郝景龍,崔家亮,馬明他們的”工學里樂隊“在這,可以說是第一支樂隊了,后來不知道因為什么就散了,再后來郝景龍就組建了”打口魚”,接著“營養(yǎng)快餐”也搬到了“打口魚”對門,就這么一點一點的,胡同就慢慢形成了!
才源對記者說,搖滾樂就像一個無法抗拒的磁場,永遠不必擔心后無來者。老一代因為生活所迫,離開了,新一代立刻就會頂上來,繼續(xù)搖滾。同時,才源也對一些學生的行為表示憂慮,他說:現(xiàn)在很多小孩子并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搖滾樂,卻也留起雞冠頭,染紅發(fā)、戴手鏈、文身,過著一種放縱的生活,寫一些連自己也搞不明白的歌詞,隨口暴粗話,還認為這樣很酷、有個性!捌鋵嵾@都是對搖滾精神的誤解,簡直是糟蹋音樂!”
別看地理位置在遼寧工業(yè)大學旁邊,搖滾胡同樂隊的成員早就超越了學生的范疇,不同年齡、不同職業(yè)、不同風格的人相聚于此,追逐著心中的夢想。谷宇是胡同里有名的吉他手,先后和很多樂手組建過樂隊,后來因為工作、生活上的原因,大家只能彼此告別,各奔前程。樂隊解散了,谷宇卻依舊在堅持,只要有時間,就來到胡同和別人切磋琴技,交流心得。
谷宇一邊練琴,一邊接受了采訪。他曾經(jīng)是一名軍人,2006年轉業(yè)后很長時間沒有分配,就在家里待著。沒有工作的日子他并不孤獨,而是拿起了自己那把塵封已久的木吉他,每天練習。谷宇從小就喜歡音樂,雖然沒有老師指點,他卻憑著滿腔熱情堅持著自學。后來,他覺得自己天賦還可以,進步很快,就一狠心從朋友那里買了一把電吉他和效果器,總共1500元錢。從此,谷宇就開始瘋狂地練琴,每天要練15個小時,除了吃飯、睡覺,就是抱著吉他不停地摩擦琴弦,手指磨破了皮,磨出了大泡,最終磨成了老繭,放下吉他,連筷子都拿不穩(wěn)。俗話說“不著魔,不成佛”,大約1年的時間,他的琴技從初級變成了高手,市面上可以聽到的歌曲,他基本上都能按原版彈奏出來。
后來,谷宇有了工作,經(jīng)常倒班,但他并沒有放棄音樂,而是更加執(zhí)著。彈琴到了一定水平,漸漸地開始有人請他去演出了,在酒吧跑場子、各種儀式的商演,也能掙到一些外快。谷宇說,樂手的生活與常人不同,黑白顛倒,晚上10點以后開始工作,越晚越精神,白天才是睡覺的時候。中午12點之前很少起床,下午起來后也還是沒精打采的,但到了晚上就立即生龍活虎了。
近一個星期的時間,記者看到有許多樂隊排練的場景,這些樂隊按照音樂風格來劃分,幾乎包括了朋克、硬核、激流金屬、死亡金屬、歌特等各種類型的搖滾樂,他們平時一般都有著固定的排練時間,定期策劃演出,而且大部分都有自制的CD。他們選擇搖滾音樂,不僅僅是選擇了一種人生態(tài)度,更是選擇了一種生活,他們會在音樂中體驗著全部的希望與絕望以及生命的力量。
正如一位樂手所說:如果我們能用音樂給自己和別人帶來一點點的感動和希望,那么,我們就是幸福的。
?
名詞解釋
糖衣金屬:
糖衣金屬是一種新的搖滾風格,由“打口魚”樂隊隊長郝景龍于2008年發(fā)明。它著重強調和渲染較為緩慢的節(jié)奏和金屬旋律,不強調超快的節(jié)奏、超快的旋律以及躁動的情感,以便于突出歌曲本身躍躍欲試且蓄勢待發(fā)的潛在力量,暗示了即將到來或瀕臨邊緣的瘋狂和躁動。
這種新興的金屬風格,映射了中國80后搖滾人無奈、怨憤、瀕臨崩潰的內心情感,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和代名詞,正如它的名字“糖衣”一樣,不僅擁有著華麗的外表,同時也存在著浮躁和充滿無限可能的內心。
?
代表作品:打口魚《No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