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生活
伊薩克·科穆寧祖籍帕弗拉格尼亞山區(qū),有亞美尼亞人的血統(tǒng)!翱颇聦帯边@個姓來自一個叫Komne的小城。伊薩克是巴西爾二世時期東部將軍曼努埃爾·科穆寧的遺孤,巴西爾二世讓他和他的兄弟在修道院中學(xué)習(xí)成長。1042-1057年,伊薩克擔(dān)任拜占庭安納托利亞軍區(qū)的軍事長官。
兵變登位
1056年,具有馬其頓王朝皇室血統(tǒng)的最后一位皇帝狄奧多拉女皇病故,繼位者米哈伊爾六世(米海爾六世)本來是負責(zé)軍餉的文官,由于此人負責(zé)支付摻假的貨幣,因而大部分將軍對其不滿,但米哈伊爾六世依然成功解決了君士坦丁九世的外甥提奧多西的反叛。但米哈伊爾六世把將軍尼基弗魯斯·布萊恩尼諾斯突然解職,讓小亞細亞擁有地產(chǎn)的軍事權(quán)貴紛紛反叛,他們聚集在已經(jīng)于1057年6月在帕弗拉格尼亞自立為帝的伊薩克·科穆寧身邊。伊薩克隨即向君士坦丁堡進軍,本打算放棄抵抗的米哈伊爾六世被不愿放棄特權(quán)的首都文官貴族勸說,與伊薩克開戰(zhàn),但很快就在尼西亞附近被擊敗。伊薩克拒絕了皇帝封他為皇位繼承人和凱撒的要求,并推翻了米哈伊爾六世,米哈伊爾六世只得退入修道院,成為一名修道士。
統(tǒng)治期間
飽受“佐伊之夫”時期官僚貴族排擠的伊薩克一世致力于削弱君士坦丁堡世俗與宗教權(quán)貴的勢力,充實國庫并提升帝國的軍事實力。伊薩克一世限制修道院占有土地并打算沒收部分教會財產(chǎn)的做法受到君士坦丁堡牧首米哈伊爾·克魯拉里烏斯(君士坦丁十世·杜卡斯的岳父)的激烈反對。1058年11月8日,伊薩克一世下令逮捕了米哈伊爾·克魯拉里烏斯;后者不久去世,其牧首職位并未解除。雖然他過于激進的改革措施遭受到貴族和教會的一致反對,也不被人民所理解,但的確增強了國力,從而延緩了拜占庭帝國崩潰的腳步。
1059年,艾薩克在多瑙河流域打敗了匈牙利的馬扎爾人和佩切涅格人,并逼迫匈牙利國王安德魯一世求和。勝利回師途中,伊薩克一世險遭雷擊,被嚴重驚嚇的伊薩克一世一病不起,認為這一切是上帝對他的懲罰,以拜占庭歷史學(xué)家米哈伊爾·普塞爾烏斯為首的貴族集團以其病重為由,迫使伊薩克一世讓位給養(yǎng)子君士坦丁十世·杜卡斯。盡管他的病最終痊愈,但他依然沒有試圖重回皇位。1061年伊薩克一世因病于其隱居的修道院中去世。康尼努斯王朝(科穆寧王朝)中絕。
后代
1081年登基的亞歷克修斯·科穆寧(阿厲克賽一世)是伊薩克一世的孫子,而因此后世歷史學(xué)界也經(jīng)常將伊薩克一世作為整個科穆寧王朝的開創(chuàng)者,或者將杜卡斯王朝并入科穆寧王朝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