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趙執(zhí)信(1662—1744),字伸符,號秋谷,晚號飴山老人。自幼勤奮好學(xué),才華橫溢,被世人譽為“神童”。
有一天,他在院子里,手扶梧桐樹轉(zhuǎn)悠著玩,這時,他的父親趙作肱(gong念公)正在上樓,見兒子像猴子一樣機靈,便說:“手扶梧桐團團轉(zhuǎn)”。趙執(zhí)信看了父親一眼,順口說到:“足踩樓梯步步高”。父親見兒子這等聰明,便請了位私塾先生來教他。
九歲那年,一天,當(dāng)他看到于欽的《齊乘》中,有“淄水出岳陽山東麓”等語時,知道于欽把岳陽山和原山混淆了,提筆便寫了“夢中鬼話,貽誤無窮”的眉批。先生會客回來見狀,十分生氣,訓(xùn)斥到:“如此小小年紀(jì),竟敢傲世不恭,貶辱先賢,成何體統(tǒng)!”隨即出一上聯(lián),對趙執(zhí)信說:“若對不出下聯(lián),便罰站兩個時辰”。先生出的上聯(lián)是“江河湖海激流清”,七個字都有水字旁,這時的趙執(zhí)信一肚子委屈,心想:“讀書全信書,不如不讀書,我到底有什么錯呢?”由于思想開了小差,好長時間沒有想出下聯(lián)。正在這時,耳邊響起了一片雜亂的馬蹄聲,這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趙家住在城里東北部,塾堂就在趙家大院的小隱園。園南緊靠一條大道,因是地方官吏進城的必經(jīng)之路,人們管它叫官道。官道北起北門里街,至東門里街,長200余米,寬約4米,常通車。趙執(zhí)信一聽官道上傳來的聲音,便想起了一個“馬”字,立即對上了下聯(lián):“騎驥驊騮駿駟騁!毕壬劥耍瓪馊,轉(zhuǎn)怒為喜,急忙讓他坐下。再細看對《齊乘》一書謬誤的批改,不禁拍案叫絕。心想:“謹(jǐn)拘于翰墨者,有何前程?后生可畏,實今之千里駒也!”想到這里,便感慨地說:“策馬千里行,何必緊韁繩”。趙執(zhí)信看到先生已諒解了自己,怨氣頓逝。遂用衣袖抹了把鼻涕說:“長街本坦途,且聽鼓點聲”。這件事一傳揚出去,好事的人便根據(jù)師徒兩人最后的對話把官道改成為“馬行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