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自幼繼承父親了余琪先生(30年代著名收藏家)的藏品,在收藏和鑒賞領域卓有建樹、眼光獨到。主集清代、民國、解放區(qū)及新中國郵票,郵文甚豐?凇都]》(1981年第4期)的《一張法文掛號回執(zhí)》一文,探討了清末民初帝國主義在華客郵的狀況,為研究我國早期郵政事業(yè)發(fā)展之艱辛提供了物證;1994年5月,參加"粵、閩、瓊、臺、港、澳集郵學術研討會",發(fā)表了《大清倫敦版蟠龍票(細字)樣票之研究》一文,指出了早期中國郵票上加字變化的實例,為研究后來眾多的加字票指明了方向,引起了與會者的高度重視。此文被臺灣頗具有影響的《中國郵刊》(第69期)收錄。對古錢幣有深入研究?凇督K錢幣》(1995年第1期)及《臺北集幣會刊》(1996年)的《秦圜錢新談"一珠重一兩十二"質疑》一文,匡正了文物界改讀之誤?谙愀坼X幣研究會會刊第10期的《重半兩七珠紀重圜錢介紹》一文所持的觀點為海內外泉家公認。對古陶瓷更是情有獨鐘,發(fā)表于《蘇州文博》、《常州文博》、臺灣《大成報》收藏專版的《關于永樂年款這我見》等一批學術論文探索了官窯瓷器標準紀年款的起源,對元代五彩瓷、明初五彩瓷的研究達到了前人未涉的深度,引起英國、日本學術界的廣泛重視。誠交集郵家、錢幣學家及古陶瓷收藏家、鑒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