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姓名:狄樓海
性別:男
出生年月:1874年
國籍:中國
時代:清代
籍貫:不詳
民族:漢族
身份:學者和政治人物
年表
同治十三年(1874年)生。幼年在解縣舉人曲乃銳、曲乃鈞門下啟蒙。
庚子事件后,山西因“教案”一度停止開科取士,山、陜合闈,于陜西考取舉人。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赴京癸卯科殿試,名列三甲一百七十一名,初在任刑部主事。
約光緒三十年(1904年),赴日本留學,期間受同鄉(xiāng)王用賓、劉綿訓、張起鳳等人影響,加入同盟會。
宣統(tǒng)元年(1909年)歸國,于京師大學堂任教。同年11月13日,與柳亞子等組織“南社”,為首批17名成員之一。
宣統(tǒng)二年(1910年),“交文慘案”發(fā)生,請御史胡思敬參劾,懲辦肇事者,山西巡撫丁寶銓撤職留任。
辛亥革命后,以山西代表身份參加上海會議。南京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任特別宣慰使。
民國元年(1912年),任山西教育司司長,旋又當選國會眾議員。
民國二年(1913年),因父喪“丁憂”返鄉(xiāng)。期間,與本地人狄登云在村中藥王廟倡辦義學。
袁世凱謀求稱帝,國會兩復兩罷后,與部分議員南下廣州,參加護法運動,任國會非常會議議員。
民國十七年(1928年)8月,被聘為山西大學文學院教授,講授國文、經(jīng)學、詞章學等課。
民國十九年(1930年)前后,辭去文學院教職,與趙戴文等成立道德學社山西分社,任社長。繼又擔任太原綏靖公署參議、山西文獻委員會委員。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返鄉(xiāng)養(yǎng)老,次年于家中病逝。
狄姓起源
出自參盧氏,為炎帝的后裔。他們的始祖叫做孝伯,又叫做考伯。發(fā)源于山東省境內(nèi)。孝伯是炎帝姜氏的后裔,因為在參盧居住,所以又叫做參盧氏。周成王封他于狄成(今天的山東省高青縣南),他在那里建立了狄國。這個國家滅亡以后,國人便以國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