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jīng)歷
馬俊豐 上海知名戲劇導演
曾任深圳城市劇團導演、深圳市胖鳥劇團導演。
現(xiàn)任上海戲劇學院專職導演、制作人。
本科畢業(yè)于深圳大學表演專業(yè),后獲上海戲劇學院導演藝術(shù)碩士(MFA)
2020年,執(zhí)導話劇《前哨》。
導演作品
實驗戲劇《擁擠X棺材太大洞太小》————————05年深圳大學演出
南非經(jīng)典戲劇《豬在人在》 ———————————06年深圳城市劇團制作,中國首演
環(huán)境戲劇《自臆——自詡》——————————— 07年深圳市胖鳥劇團演出
莎士比亞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 獲香港莎士比亞戲劇節(jié)最佳創(chuàng)意大獎、最佳場景大獎
校園戲劇《西泠守望》————————————— 08年杭州、上海演出,獲中國戲劇獎
詩劇《鄭和的后代》—————————————— 09年上海戲劇學院演出,深受好評
喜劇《米婭快跑》——————————————— 09年上海演出
喜劇《當一女遇見男男男男男男男》——————— 11年至12年先后與上海話劇藝術(shù)中心、上海大劇院、
藝海劇院演出
喜劇《阿拉一起玩》—————————————— 11年上海演出,香港喜劇天王詹瑞文主演
喜劇《小姐貴姓》——————————————— 先后與上海話劇藝術(shù)中心、上海大劇院演出
微戲劇《拾叁》———————————————— 先后于上海話劇藝術(shù)中心、上海大劇院演出
話劇《前哨》
導演大型晚會、演唱會、時裝秀百余臺。
社會評價
青年新銳“鬼才”導演馬俊豐導演的《鄭和的后代》演出之后廣受好評。2011上半年,馬俊豐推出話劇《當一女遇到男男男》,以致在上海話劇藝術(shù)中心掀起一個上戲MFA實力展示熱潮。
馬俊豐導在攻讀MFA學位期間,抓緊一切機會進行舞臺實踐,先后推出多臺話劇演出。其中馬俊豐2009年推出的《鄭和的后代》,無論在導演技巧和舞臺呈現(xiàn)方面,均得到圈內(nèi)專家好評。
《鄭和的后代》是新加坡國寶級戲劇大家郭寶昆的編劇作品,全劇沒有特定的時間、人物及環(huán)境,好像在述說有關(guān)鄭和的故事,但不難發(fā)現(xiàn)對全體被“閹割”的人類社會的反思和追問。全劇淡化了情節(jié)、高潮、懸念、沖突等基本戲劇元素,五位演員分別飾演多個角色,在片斷而不零散、跳躍而不突兀、怪誕而不模糊的敘述中闡述了或許你我都是鄭和的后代,被現(xiàn)實、欲望、權(quán)利“去勢”的殘酷現(xiàn)實,引領(lǐng)觀眾走上獨特的“尋根”之旅,“漂泊是我的家園,出發(fā)是我的還鄉(xiāng)”,或許每個人都在這樣一條難以歸去的旅途上。
舞臺設(shè)計呈十字型,觀眾分坐在舞臺四角,場景的變化簡潔而充滿靈性。隨著演出的行進不時移動身體,演員時而在眼前時而在身后,從舞臺的不同側(cè)面走來,又在暗如幕夜的黑場中消失,觀眾不由得在明暗、前后、左右的移動中,融入到戲劇獨特而詭異的情境中,內(nèi)心某處對自身的恐懼和掙扎被喚醒。
他的另一部作品《拾叁》在上海話劇藝術(shù)中心上演,一票難求。拾叁:經(jīng)典上海話“十三點”的縮略。“十三點”源自英文society的音譯,是上世紀之上海對于緊跟潮流、熱衷交際者的輕蔑稱呼。后引申為形容人或事“不正經(jīng)、好玩、滑稽”,常常含褒義。英文Society原意為社會,俱樂部,社交。微戲劇《拾叁》,既取“好玩、惡搞”之意,更取關(guān)注“社會、民生”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