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學
他少時酷愛影戲,幾欲投師學藝,但其父因家貧極力反對。李五喜并不死心,只要聽說哪里有皮影戲,不論遠近,都趕去觀看。他最喜愛名藝人趙天命的演唱,常在臺下默記學習,甚至干活、走路時也揣摩哼唱.1941年的一天晚上,趙天命和別人唱對臺戲,結果趙天命輸了。天命班子商量后,讓李五喜演唱《金碗釵》中的兩折戲,趙天命給他敲鑼打鼓彈月琴,出人意料地把對面臺下拉得沒人了。從此,趙天命才正式收他為徒弟。當時父親已經(jīng)去世,家庭生活的重擔落在了他的肩上,幸虧本村鄰里大力相助,他的學戲生涯才有了保證。李五喜學戲非?炭,甚至在看守果園時,也常常把演戲用的銅器掛在樹上,學習演奏直至深夜。因他常在桃園練功學藝,人們給他起了個藝號“桃園紅”。正式登臺演出后,李五喜對自己的要求更嚴了,每句唱腔,每個鼓點,從不馬虎,加上師傅和同臺藝人的指點,“桃園紅”很快馳名,大荔、高塘、 渭南、華陰一帶,都有他的足跡。他演唱的戲,念白清楚,字正腔圓,音韻幽雅,悠美自然,彈唱配合緊密,在觀眾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成就
他的生旦戲特別拿手,老旦戲的念白超人一著,他先后演過《青素庵》、《蛟龍駒》等120多本拿手戲。
李五喜對待求教者,總是誠懇耐心,嚴肅認真。他曾對徒弟說:“藝貴于精,精在于練,搞咱這一行是沒有捷徑可走的!
李五喜演戲生涯40多年從未間斷,即使在1982年后因病癱瘓時,還讓人扶上戲臺,唱了幾出戲。他為皮影戲發(fā)展,獻出了畢生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