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姓名:韋正矩
性別:男
生年:不詳
卒年:663
國籍:中國
時代:唐
籍貫:彭城
民族:漢族
生平
唐朝太子(李建成)家令、彭城郡公韋慶嗣的兒子,屬于韋氏的東眷房。駙馬長孫詮被殺后,在東陽公主的推薦下尚唐太宗最幼女新城公主。史稱韋正矩“遇主不以禮”,龍朔三年(663年)三月,使新城公主暴薨,唐高宗將韋正矩殺死,流放他一族,按皇后的禮節(jié)把新城公主陪葬昭陵。不過,之后唐高宗又允許韋正矩與公主合葬,韋正矩的墓碑存至宋代。
相關(guān)記載
【皇太子李承乾】(母長孫皇后)
李承乾(618年—645年1月5日),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隱含承繼皇業(yè),總領(lǐng)干坤之意。武德三年(620年)封恒山王。太宗即位,為皇太子,時年八歲。不想成年后喜好聲色,漫游無度。但他怕太宗,就大耍兩面派,當著太宗,言必忠孝;退朝返宮,便與群小褻狎,承乾特加寵幸十馀歲、美姿容、善歌舞的太常樂人稱心。太宗知道后大怒殺稱心。他有足疾,怕因此被廢,深嫉受太宗喜愛的魏王李泰。貞觀十七年(643年),承乾與漢王李元昌、侯君集、李安儼、杜荷(杜如晦之子)、趙節(jié)(長廣公主之子)等密謀造反,未成,被紇干承基告密,下獄后廢為庶人,徙往黔州,兩年后死在那里。
【楚王李寬】(母不詳,早薨)
李寬,過繼叔父楚哀王李智云。早逝。貞觀初追封,無后,國除。
【吳王李恪】(母隋煬帝女楊妃)
李恪,文武兼?zhèn),唐太宗一度考慮立李恪為太子,但遭長孫無忌反對。唐高宗即位后,長孫無忌為專權(quán),對李恪和其同母弟李愔展開迫害,李恪被控謀逆,被迫自殺,李愔被廢為庶人并被放逐。
【魏王李泰】(母長孫皇后)
李泰(619年―652年)字惠褒,武德二年(619年)生,武德三年(620年)六月封為宜都王,貞觀二年(628年)改封越王,徙封魏王。少善屬文,工書法:《唐書本傳》、《書斷》,太宗以李泰好士愛文學(xué),特令就府別置文學(xué)館,任自引召學(xué)士。李泰撰括地志,詔令付秘閣。貞觀十七年(643年),因與皇太子李承干爭奪皇位的繼承權(quán)而被貶,后改封為順陽郡王,徙往均州鄖鄉(xiāng)縣。貞觀二十一年(647年),進封濮王。永徽三年(652年),死于鄖鄉(xiāng)縣,時年33歲。
【齊王李佑】(母陰妃)
李佑(?—643年),武德八年(625年)封宜陽王,其年改封楚王。貞觀二年(628年),改封燕王,十年(636年),改封齊王,授齊州都督。他整天與小流氓鬼混,尤其愛好打獵。長史屢諫不聽。太宗怪長史輔導(dǎo)無方,換了敢于犯顏直諫的權(quán)萬紀任長史。貞觀十七年(643年),李佑派刺客殺了權(quán)萬紀,發(fā)動叛亂。結(jié)果李佑事敗,賜死于內(nèi)省,貶為庶人,國除。他是唯一被唐太宗處死的兒子。
【蜀王李愔】(母隋煬帝女楊妃)
李愔(?—667年),貞觀五年(631年)封梁王,十年(636年)改封蜀王、益州都督。田獵無度,不避禾稼,深為百姓所怨,屢次為非作歹,太宗怒曰:“禽獸調(diào)伏,可以馴擾于人;鐵石鐫煉,可為方圓之器。至如愔者,曾不如禽獸鐵石乎!”貶為虢州刺史。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李愔被廢為庶人,后改為涪陵王。干封二年(667年)死于流配地巴州。咸亨初,復(fù)其爵土,贈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謚曰悼。
【蔣王李惲】(母王氏)
李惲,貞觀五年(631年)封郯王,十年(636年)改封蔣王、安州都督?v情享樂,使州縣不堪其勞。賜實封八百戶。二十三年(649年)加實封滿千戶。永徽三年(652年)封梁州都督。后歷遂、相二州刺史。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有人誣告李惲謀反,李惲惶懼自殺。
【越王李貞】(母燕妃)
李貞(?—688年),貞觀五年(631年)封漢王,十年(636年)改封越王、揚州都督!邦H涉文史,兼有吏干”,然“人伏其才而鄙其行”。后來與其子瑯琊王李沖聯(lián)合起兵反對武則天,兵敗后服毒自盡。
【高宗李治】(原為晉王,母長孫皇后)
李治(628年—683年),字為善,貞觀五年(631年)封為晉王,貞觀十七年立為太子。貞觀二十三年即位(650年),時年22歲。他本來碌碌無為,但是由于諸多賢臣當政,所以才使“貞觀之治”的局面得以繼續(xù)維持。他在位期間,唐朝的領(lǐng)土最大。高宗在位三十四年,683年過世,葬于乾陵,謚號為天皇大帝。
【紀王李慎】(母韋妃)
李慎(?—689年),貞觀五年(631年)封申王,十年(636年)改封紀王,賜實封八百戶,封襄州刺史,皇帝下詔勉勵他在襄州的政績,百姓為他立石頌德。二十三年(649年),賜實封至千戶。文明(684年)初,累遷太子太師、貝州刺史。李慎少好學(xué),善星步,與越王李貞齊名,當世號“紀越”。李貞聯(lián)合諸王起兵反對武則天,李慎知到當時未可,他不肯“同謀”。武則天后來還是將他貶謫巴州,改氏“虺”,薨于道。
【江殤王李囂】(母燕妃,早薨)
李囂,貞觀五年(631年)受封,六年(632年)薨,謚曰殤。
【代王李簡】(母不詳,早薨)
李簡,貞觀五年(631年)受封,其年薨,無后,國除。
【趙王李!浚笚铄
李福(637年—670年),貞觀十三年(639年)受封,出后繼隱太子李建成。十八年(644年),授秦州都督,賜實封八百戶。二十三年(649年),加右衛(wèi)大將軍,累授梁州都督。咸亨元年(670年)去世,贈司空、并州都督,陪葬昭陵。神龍初,封蔣王李惲孫李思順為嗣趙王。
【曹王李明】(母李元吉妻巢剌王妃楊氏)
李明(?—682年),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受封。二十三年(649年)賜實封八百戶,不久加滿千戶。顯慶年間,授梁州都督,后歷任虢州、蔡州、蘇州三州刺史。詔令繼巢剌王李元吉后。永淳年間,因為和廢太子李賢通謀,降封零陵王,貶至黔州。在武后的授意下,都督謝佑逼李明自殺,后來唐高宗哀悼弟弟,將黔州官僚全部免職。景云元年(710年),將李明靈柩運回京師,陪葬昭陵。
女
【襄城公主】(下嫁蕭銳,又嫁姜簡)
襄城公主(?—651年),下嫁蕭瑀子蕭銳。性孝睦,動循矩法,帝敕諸公主視為師式。有司告營別第,辭曰:“婦事舅姑如父母,異宮則定省闕!敝馆莨实,門列雙戟而已。蕭銳卒,更嫁姜簡。永徽二年薨,高宗舉哀于命婦朝堂,遣工部侍郎丘行淹馳驛吊祭,陪葬昭陵。喪次故城,唐高宗登樓望哭以送柩。
【汝南公主】(早薨)
汝南公主,名李宇,早亡。墓志銘為虞世南所作,《汝南公主墓志》虞世南傳世真跡。
【南平公主】(下嫁王敬直,又嫁劉玄意)
南平公主,下嫁王珪子王敬直,以累斥嶺南,更嫁劉政會子劉玄意。公主行婦禮事公婆始于南平公主。
【遂安公主】(下嫁竇逵,又嫁王大禮)
遂安公主,下嫁竇逵(竇皇后族孫,竇抗孫,竇靜子)。竇逵死,又嫁王大禮。陪葬昭陵。
【長樂公主】(母長孫皇后,下嫁長孫沖)
長樂公主(621年-643年),名李麗質(zhì),以美聞名又雅擅丹青,聰慧開朗、柔順恭謙,加之德行垂范、仁愛孝友,李世民夫婦自然是愛得如珠如寶。貞觀二年(628年),年僅八歲的李麗質(zhì)成為最早受封的公主之一,詔封長樂郡公主,食邑三千戶。貞觀七年(633年),長樂公主正式下嫁宗正少卿長孫沖。長樂公主遺傳了父母的氣疾,貞觀十七年(643年)八月十日,公主便溘然長逝,是年二十三歲。太宗痛惜女兒青年病亡,多次痛哭后仍然感到哀思難以抑制,悲傷不能自已。長樂公主陪葬昭陵。
【豫章公主】(早年喪母,下嫁唐義識)
豫章公主(?—約642年),幼年喪母,長孫皇后收養(yǎng)了她,皇后對她比自己所生的孩子還要痛愛。后來,豫章公主嫁給了開國功臣唐儉的兒子唐義識(又做善識),她曾在貞觀十五年(641年)出資建造了龍門石窟南壁兩小龕,為了“求自身及子平安”。根據(jù)《魏鄭公諫錄》記載:唐太宗對豫章公主十分痛愛。豫章公主死后,太宗穿了十多天的素服。
【巴陵公主】(下嫁柴令武)
巴陵公主(?—653年),下嫁柴紹與平陽公主之子柴令武,永徽四年與房遺愛謀反,被唐高宗賜死。顯慶中追贈為北景公主。
【普安公主】(下嫁史仁表)
【東陽公主】(母長孫皇后,下嫁高履行)
東陽公主(?—701年),下嫁高士廉子高履行。唐高宗即位,進為大長公主。龍朔二年(662)冬,其妹新城公主的丈夫韋正矩虐待新城公主,新城公主暴卒,東陽公主因為介紹韋正矩,被唐高宗斥徙集州。永隆元年(680年),又因為與章懷太子李賢有過來往,連封號都被剝奪了,也不再享有國家俸祿,成了一個連生活來源都找不到的貧婦。就這樣,武則天還不肯放過她,武后一直惦記著她是長孫無忌表弟高履行的妻子。垂拱四年(688年)六月十六日,東陽公主再次遭到貶謫,已是垂垂老矣的她連同自己兩個兒子高璇、高瑾一起,被趕到了巫州(今湖南湘西黔城鎮(zhèn))。武周長安元年(701年)八月十九日,東陽公主病死巫州。
【臨川公主】(母韋貴妃,下嫁周道務(wù))
臨川公主,下嫁周道務(wù)。臨川公主工籀隸,能屬文。唐高宗即位,上《孝德頌》,唐高宗下詔褒揚答謝。永徽初年,進封長公主,恩賞卓異。永淳初年去世。
【清河公主】李敬(字德賢,下嫁程懷亮)
【蘭陵公主】李淑(字麗貞,下嫁竇懷悊)
【晉安公主】(下嫁韋思安,又嫁楊仁輅)
【安康公主】(下嫁獨孤謀)
【新興公主】(下嫁長孫曦)
新興公主,貞觀十六年(642年)許婚薛延陀真珠可汗,第二年(643年)悔婚,令公主下嫁長孫曦。
【城陽公主】(母長孫皇后,下嫁杜荷,又嫁薛瓘)
城陽公主,下嫁杜如晦子杜荷,杜荷參與因太子李承干謀反被誅,城陽公主又嫁薛瓘。麟德初年,薛瓘歷任左奉宸衛(wèi)將軍。城陽公主因巫蠱獲罪,薛瓘貶為房州刺史,城陽公主薛瓘去房州。咸亨年間,城陽公主、薛瓘去世,兩人靈柩運還京師。子薛顗,封河?xùn)|縣侯、濟州刺史。幼子薛紹在永隆二年(681年)七月娶唐高宗女太平公主。在瑯邪王李沖起兵時,薛顗與其弟薛紹以所部庸、調(diào)招兵買馬,響應(yīng)瑯邪王李沖。李沖失敗,薛顗殺都吏以滅口。事泄,薛顗與薛紹下獄俱死。
【高陽公主】(早年喪母,由長孫皇后撫養(yǎng)長大,下嫁房遺愛)
高陽公主,下嫁房玄齡子房遺愛。高陽公主得唐太宗寵愛,故禮異其它女婿。高陽公主負所愛而驕縱。房遺直以嫡長子當拜銀青光祿大夫,讓弟房遺愛,唐太宗不許。房玄齡卒,主導(dǎo)房遺愛異貲,既而反譖之,房遺直自言,太宗痛責(zé)高陽公主,乃免。從此稍疏于外,高陽公主怏怏不快。一次,御史劾盜,得和尚辯機金寶神枕,辯機說是高陽公主所賜。起初,辯機住在高陽公主的封地,高陽公主與房遺愛會獵,見而悅之,具帳其廬,與辯機私通,更以二女子從房遺愛,私餉億計。至御史上奏,太宗下詔腰斬辯機,殺奴婢十馀人。所以,高陽公主在唐太宗去世時沒有哀容。又有和尚智勖迎占禍福,惠弘能視鬼,道士李晃高醫(yī),皆私侍高陽公主。高陽公主使掖廷令陳玄運伺宮省禨祥,步星次。永徽年間,與房遺愛謀反,賜死。顯慶時追贈合浦公主。
【金山公主】(早薨)
【晉陽公主】(早薨)
晉陽公主,字明達,母長孫皇后,喪母后由唐太宗親自撫養(yǎng),十二歲夭折
【常山公主】(沒有下嫁)
常山公主,唐太宗打算嫁給魏征之子,未及下嫁,顯慶年間去世。
【新城公主】(母長孫皇后,下嫁長孫詮 ,又嫁韋正矩)
新城公主(634年—662年),唐太宗最幼女,長孫皇后所生。下嫁長孫詮,長孫詮因長孫無忌牽連發(fā)配巂州。新城公主在東陽公主的介紹下,嫁給奉冕大夫韋正矩,韋正矩待新城公主無禮。龍朔二年(662年)冬,新城公主暴亡,唐高宗詔三司共審韋正矩,韋正矩不得申辯,伏誅。新城公主以皇后禮葬于昭陵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