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秦邦彥(1524—1583年),字美,號蘭坡。曲周縣里岳鄉(xiāng)馬蘭村人。生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二十三日,卒于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閏二月二十六日,享年60歲。
秦邦彥其父秦瀛去世時,他還不到15歲,其弟弟秦善士、秦吉士、秦國士與三個妹妹都還小,邦彥奮然代母親掌管家政,并經(jīng)與母親商議后決定:自己與三弟吉士讀書,二弟善士、四弟國士務(wù)農(nóng),勤儉持家,認真讀書。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中了舉人,時年40歲。王一鶚在墓志中說他:“蘭坡在人們面前充滿正直之氣,稍有不合之處,就把正義之氣表明在臉色上,我把他做為直友而與之交好。早年在一起讀書、寫作,他對我直言規(guī)諫,使我受益很多!币睾蠲珜λ芷髦,把他當(dāng)做童生的表率。后任磁州知州,初到磁州洪水泛濫,廣大農(nóng)民深受其害,邦彥到后,建鐵鍋鎮(zhèn)三臺口以防水患,從磁州到頻河的眾邑都因此免受水患。曲周就是漳河流域受益縣份之一。因此王一鶚為其撰寫的墓志中說:“曲周受漳河水泛濫之害已很長時間了,邦彥任磁州知州時治理了水患,而邦彥逝世后葬在了漳河舊渠上。由于在磁州任知州時政績突出,被明嘉靖皇帝通令嘉獎,并擢升為戶部四川員外郎。并贈給其父親秦瀛為奉直大夫,其母周氏誥封為太孺人、太安人。其妻張氏誥封為太孺人。升為戶部員外郎后,奉命督查易州糧食儲備情況,由于儲備不足,有人提議向百姓預(yù)征糧食,以顯示功績,并討好皇帝。而邦彥專門向皇帝寫了奏折,實事求是說明情況,使易州百姓免受其害。因此易州百姓為其建祠堂立碑歌頌他的功績。
秦邦彥去世后,時任兵部尚書的鄉(xiāng)誼王一鶚為其撰寫了碑文和墓志銘(可惜在“文革”期間遭到破壞,現(xiàn)已無存,碑文文稿尚存),其銘文曰“孰云少孤,羽翼郡離,暈飛陣陣,以慰母心,執(zhí)云遲暮,翱翔云路,潰州既塞,澤流鄉(xiāng)國,滏水悠悠,永世垂沫,祖此一丘。”其事載府、縣舊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