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包甘德(1909~1979),出生在上海一個貧民家庭里。父親是個花木工人,為了能讓包甘德讀書上學,全家人節(jié)衣縮食,故此,青少年時代的包甘德不敢怠學,讀書十分勤奮。民國19年(1930年),他由復旦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yè),先后在青島工務局、威海衛(wèi)管理公署、上海昌時建筑事務所從事技術工作。民國31年,他受聘到復旦大學土木工程系任教?箲(zhàn)勝利后,就任上海工務局溝渠工程科科長。
解放后,蚌埠市工業(yè)蓬勃發(fā)展,包甘德于1950年3月來蚌參加建設,籌建市建筑公司,并承擔全市建筑工程的設計和施工管理工作。
是年汛期,恰逢暴雨成災,淮河泛濫,包甘德投入抗洪搶險斗爭。一次,國慶街北頭一段堤防出現(xiàn)漏洞,河水倒灌入市,堤外水勢出現(xiàn)逆流漩渦,如不及時搶修,后果嚴重。包甘德見狀,急忙潛入水中探查,然后帶領民工用麻袋裝粘土,集中洞穴方位分層下投, 終于堵住洞口,防止了一場決堤的危險。
1952年,包甘德負責籌建自來水廠的工程總設計和施工。他通過深入調(diào)查,周密計劃,終于在1954年元旦使水廠投產(chǎn),解決了市民幾十年來吃水靠車拉人挑的困難。
包甘德自1950年任建筑公司總工程師以來,先后指導建造了第三人民醫(yī)院、百貨大樓、郵電大樓、肉類聯(lián)合加工廠、紡織廠等20多處工程,為城市建設做出了貢獻。在他的指導下,蚌埠市成功地推廣運用了雙曲拱頂、砂基礎、預應力屋架、大型預制板制作等一批新技術。
包甘德對工作一絲不茍,嚴格把住設計和工程質(zhì)量關,絕不允許有絲毫差錯。為此,他經(jīng)常深入到施工工地檢查。一次,他發(fā)現(xiàn)營市街小學教學樓工程,在澆筑混凝土大料時,有蜂窩麻面,有人提出修補一下就是了,否則損失太大。他認為這有可能成為工程事故的隱患,堅決要求砸掉重新澆筑。對在工作上不負責任、出了事故的人,他毫不留情進行嚴肅批評;對瞎指揮的人,他敢于抵制。他說:“瞎吹亂干,不僅浪費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是對黨對人民建設事業(yè)的一種犯罪行為!”
“文化大革命”開始后,包甘德被戴上“資產(chǎn)階級反動學術權(quán)威”的牌子,進行批斗、游街,致使身心健康受到損傷。1979年2月21日,他在上海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