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弗雷德里希·霍斯巴赫Friedrich Hoßbach (1894年11月22日 - 1980年9月10日)出身普魯士軍人家庭出身,希特勒的軍事副官,納粹德國步兵上將。二戰(zhàn)末期任第四集團軍司令時正奉蘇軍大舉進攻,德軍節(jié)節(jié)敗退。他拼死反沖,抗命突圍,被元首解除職務。他一生留下的是后人評說的《霍斯巴赫備忘錄》。
生平
1913 年軍校畢業(yè)后入伍,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1934 年任陸軍總參謀部中央處處長兼希特勒的軍事副官、元首和全國總理府武裝部隊副官處主任。1937 年晉升上校。同年11 月5 日,在希特勒召開的秘密高級軍政會議上擔任記錄。后由他據(jù)此整理出的備忘錄,稱為《霍斯巴赫備忘錄》。記錄了希特勒為了尋求生存空間,決定打倒英法,而第一步就是剪除側翼威脅的,肢解捷克斯洛伐克。
1938 年1 月因替被誣告為同性戀的瓦爾納·馮·弗立契大將辯護被解職。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1939 年重返陸軍總參謀部。1942年1月20日到2月24日在蘇聯(lián)中部前線指揮第31步兵師,4月到7月指揮第82步兵師,相繼晉升為少將和中將。1943 年3月晉升至步兵上將,5月任31步兵軍軍長,8月任56裝甲軍軍長,12月任第十六坦克軍軍長。1944 年7月18日接替負傷的蒂佩爾斯基希任中央集團軍群第四集團軍司令。
他到任后,正逢蘇軍在白俄羅斯戰(zhàn)役大舉進攻,德軍節(jié)節(jié)敗退,戰(zhàn)事已向德國邊境逼近。他為了不讓蘇軍獲得兵員,奉命驅趕4.5萬蘇聯(lián)居民同行,導致近萬人死亡。10月22日,蘇軍在發(fā)展突破中進抵安格拉普河畔的嫩梅爾斯多夫,構成了從南面和西南面包圍貢賓嫩的威脅。其中央攻占了戈烏達普。 他調攏預備隊后,指揮第四集團軍在最后關頭擋住了蘇軍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向羅明特蓋德荒地以北戰(zhàn)役地區(qū)的前出,并對突入的蘇軍庫茲馬·尼基托維奇·加利茨基上將的近衛(wèi)第11集團軍兩翼實施了猛烈的反沖擊,使蘇軍突至安格拉普河的一部兵力于10月27日被霍斯巴赫吃掉,他封閉了蘇軍在這里形成的突破口。11月5日,他適當變更部署后,又指揮第四集團軍用更猛烈的反突擊一舉奪回了戈烏達普。
當蘇軍在1945年1月重新發(fā)起對東普魯士的進攻時,第四集團兩翼的德軍坦克第三集團軍和野戰(zhàn)第二集團軍的的陣地都被突破,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喬爾格-漢斯·萊因哈特上將緊急向希特勒請求準許立即把第四集團軍撤到馬祖里湖區(qū),以便用騰出的兵力稍微加強第二集團軍,阻止蘇軍必然向埃爾賓實施的進攻,直到21日中午,希特勒才同意他把第四集團軍撤到馬祖里湖區(qū)及其以北的馬祖里運河以西地域,但為時太晚,已有陷入蘇軍合圍的危險;羲拱秃照J為在湖區(qū)設防肯定會使集團軍遭到合圍。于是他獨自下了決心,不讓萊因哈特和希特勒知道:放棄湖區(qū)西撤,去同第二集團軍會合。他指揮四五個師在嚴寒中超越難民隊伍向指定的地區(qū)實施急行軍,蘇軍認清了霍斯巴赫的動機,開始對他施加強大壓力。從1月26日起,德軍第四集團軍的撤退變成了在蘇軍猛攻下的潰退。希特勒接到第四集團軍已放棄了湖區(qū),勒岑要塞守軍正同它一起迅速西撤的這一報告后,氣得他暴跳如雷。萊因哈特上將因勇敢地保護自己的部下霍斯巴赫,并掩蓋他的行為,于26日被撤職。4天后,等情況略微穩(wěn)定,霍斯巴赫也被解職了。他的軍旅生涯從此結束。
霍斯巴赫被解職后,閑賦在位于哥廷根的家中。就在美軍即將攻入該鎮(zhèn)時,蓋世太保試圖逮捕這位對納粹政權頗有不滿的將軍。但霍斯巴赫拿起手槍,與對方展開槍戰(zhàn),蓋世太保們倉皇而逃。隨后趕到的美軍為霍斯巴赫提供了掩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