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安徽師范大學政教系、中國新聞學院研究生院畢業(yè)。1990年至1998年任新華社國內部記者。先后從事民族新聞、法制新聞和時政新聞報道,采寫稿件2000多篇,其中《小韓莊》《大涼山的變遷》《發(fā)人深省的非法集資案——無錫32億元非法集資案查處紀實》《鋼鐵之軀托起神圣的天平》《盛世定有太平路》《安全感從何而來》《信任與希望》《國有資產縮水之謎》等多篇報道產生了廣泛社會影響,20多篇作品獲中國新聞獎、新華社社級好新聞、全國人大好新聞獎、全國政協(xié)好新聞、全國法制好新聞等國家級獎項。
人物經歷
1995年起,參與中央領導人活動報道,曾多次報道江澤民、李鵬、喬石、朱镕基、胡錦濤、溫家寶等主要領導同志活動,是當時新華社中央領導人活動報道團隊中最年輕的一員。
1998年,汪金福同志晉升為主任記者。
1999年至2001年,受總社委派到新華社香港分社任發(fā)稿人兼中文部副主任。
2001年7月,結束駐港回總社任重點欄目新華視點采編室副主任,2009年起任新華視點采編室主任。新華視點欄目作為新華社業(yè)務改革的突破口,是在新華社主要領導的直接引領下,舉全社之力精心打造的一個深度報道專欄。欄目定位于“國家工作的重點、實際工作的難點、群眾關心的焦點”,以調查性報道、輿論監(jiān)督、權威解釋等深度報道為主要內容,“關注熱點又不渲染炒作,鋒芒銳利卻不失穩(wěn)健,直面社會問題注重建設性,揭露消極現象體現負責任”的品質和風格使其成為中國新聞界影響力、公信力和美譽度最高的欄目之一,也是中國新聞界少有的連續(xù)三屆獲得中國新聞名專欄(三屆之后即為終身不再參評)、連續(xù)8篇作品獲得中國新聞獎的欄目。
汪金福同志作為新華視點采編室領頭人,始終堅守“追尋事件真相、促進問題解決、推動社會進步”的理念,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百姓利益訴求、維護國家和諧穩(wěn)定,在重大問題上不缺位、不失語,不渲染、不炒作。多年來,組織、策劃或領銜采寫了一大批對社會進步產生積極影響的深度報道。這些報道中,既有來自中南海最高決策層的權威聲音,也有來自基層老百姓的真切呼喚;既有對國家發(fā)展進步的充分展示,也有對艱難轉型中困難矛盾的理性思考;既有對感動中國時代典型的熱情謳歌,也有對社會時弊的犀利剖析。情牽百性代表沉默的大多數:《貧困戶背不動豪華廣場》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心系國家發(fā)展排除重重阻力:《河北香河違規(guī)圈地組合報道》直接推動了國務院出臺政策查處全國違法違規(guī)用地;痛恨腐敗環(huán)環(huán)相扣追問真相:《廣東“最牛煙草局長”系列報道》一連7篇,成為新聞媒體輿論監(jiān)督的標桿性作品……
汪金福同志進入新華社以來,幾乎參加了國家所有重大事件的報道:從每年一度的兩會到五年一次的黨代會,多次負責重點報道組工作,親眼見證了連續(xù)四屆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換屆;在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忠實記錄了一部部重要法律的出臺,土地法、證券法、國防法、香港基本法、刑法修正案等重要法律審議通過后,第一時間親手將這些法律以新華社通稿形式向海內外公布;在新華社神舟五號、神舟六號戰(zhàn)役發(fā)稿中心,親身感受了中國人千年飛天夢想變?yōu)楝F實;在香港回歸祖國活動中,全面負責北京方面重大慶典活動,受到籌委會嘉獎;汶川地震發(fā)生后,第一時間趕赴災區(qū)任國內部前線總指揮,被評為抗震救災報道先進個人……
2004年,汪金福同志晉升為高級記者。
2014年,汪金福同志任新華社新華網副總裁。
座右銘:面對事實,不懈追問真相;面對社會,勇于擔當道義;面對人民,彰顯赤子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