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上世紀80年代初,主要從事蜀繡研究工作,在繼承傳統(tǒng)技藝和針法的同時,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首創(chuàng)雙面異色異形繡技法,針法運用自如,研制成功了許多精美的作品,蜀繡技藝月臻完善,達到完美的藝術效果。技術全面,技藝精湛,精通蜀繡的傳統(tǒng)針法,擅長蜀繡單面繡、雙面繡、亂針繡,尤其專攻畫面多變、針法繡技難度大的三異雙面立體繡,異色異形花鳥繡。具有針法運用自然、線片光亮、虛實得當、層次感強的特色,無論花鳥、人物、走獸、蟲魚等題材都能得心應手。繡制的作品,充分體現(xiàn)了蜀繡平齊光亮的藝術特色,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所繡作品多次在國內獲大獎并遠銷新加坡、日本、美國、澳大利亞等地。如下列:1981年人民大會堂四川廳陳設更新,參與繡制了一幅高170厘米、長440厘米的《雙面芙蓉鯉魚》特大型繡屏,1981年首創(chuàng)異色異形花鳥繡《山茶小鳥與夾竹蝴蝶》,研制成功了立體繡《麻姑獻壽》、雙面異色異形立體繡《卓文君與司馬相如》,1982年輕工部舉辦的百花獎評比中蜀繡作品《雙面異色猴》獲得銀杯,1988年輕工部舉辦的百花獎評比中異色異形繡《貴妃魚》作品榮獲優(yōu)秀創(chuàng)作壹等獎,1989年北京舉辦的首屆世界博覽會上蜀繡作品三異繡《文君熊貓》獲得金獎。1989年進入蜀繡二廠,繼續(xù)進行蜀繡技藝研究工作。1990年繡制的雙面異色異形繡《薛濤熊貓》獲得輕工部百花獎評比貳等獎和在廣州舉辦的天馬獎評比獲銀獎。因技藝高超,成績卓越,于1992年獲“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光榮稱號。成都蜀繡二廠改制至今,繼續(xù)深入研究蜀繡技藝,開發(fā)了許多蜀繡新作品,培養(yǎng)蜀繡傳人,繼承和發(fā)展蜀繡事業(yè)。
代表作品
代表作有:《文君熊貓》、《卓文君與司馬相如》、《貴妃魚》、《薛濤熊貓》、《麻姑獻壽》和《雙面芙蓉異色鯉魚》等精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