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經(jīng)歷
完顏珣出生后被祖父金世宗養(yǎng)于宮中。大定十八年(1178年),被封為溫國公,加特進。
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賜名完顏珣。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進封為豐王,加開府儀同三司,累判兵、吏部,又判永定、彰德等軍。
承安元年(1196年),進封為翼王。 泰和五年(1205年),改賜名為完顏從嘉。
泰和八年(1208年),進封為邢王,后又封為升王。
登基為帝
至寧元年(1213年), 紇石烈執(zhí)中( 胡沙虎)殺衛(wèi)紹王后,擁立他為帝,由于完顏珣在河北鎮(zhèn)守,于是暫時以從嘉長子 完顏守忠監(jiān)國。九月即位,是為金宣宗,以胡沙虎為太師、尚書令兼都元帥,封澤王,同月改元貞祐。十月, 術虎高琪殺胡沙虎,宣宗赦免術虎高琪,封他為左副元帥。是年秋,蒙古軍分三路攻金,幾乎攻破所有河北郡縣,金朝只有中都、真定、大名等十一城未曾失守。
貞佑南遷
貞祐二年(1214年)三月﹐金宣宗遣使向蒙古軍求和。成吉思汗得到金朝優(yōu)厚的奉獻之后﹐退駐魚兒泊(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達來諾爾)。金朝元帥左都監(jiān)完顏弼﹑參知政事耿瑞義等建策金遷都南京(今河南開封)。左丞相徒單鎰及宗室霍王完顏從彝等反對。金宣宗以 金中都缺糧﹐不能應變?yōu)橛嫂o決意遷都。太學生趙昉等四百人上書極論遷都利害﹐金宣宗以“大計已定﹐不能中止”﹐拒不采納。五月初﹐判南京留守仆散端與河南統(tǒng)軍使長壽﹑按察轉運使 王質等連上三表﹐請南遷汴京。五月十一日﹐金宣宗下詔南遷﹐留尚書左丞相兼都元帥完顏福興﹑尚書左丞抹捻盡忠輔太子完顏守忠守中都。五月十七日﹐發(fā)車駝載珠寶﹑文書先行。翌日﹐金宣宗離中都南逃。
金宣宗的這一舉動,極大動搖了人心。朝中投降派將領和受金壓迫的契丹、漢軍吏和地主土豪,紛紛叛金降蒙。成吉思汗從降蒙的金朝將士那里得知宣宗南逃的消息,看清了金朝的腐敗無能。貞祐三年(1215年)初,蒙軍再次兵臨中都城下,貞祐三年(1215年)五月,中都被蒙古軍攻陷。
封建九公
金朝自中都南遷汴京后,河北一帶陷入了戰(zhàn)爭連年的境地。當?shù)氐臐h人紛紛結社組軍自保,各擇“主人”。這些人亂世不僅想活命,也想趁機割據(jù)一方。
蒙古方面,最大的收獲在于收降了史秉直、 史天倪父子和 張柔等漢人武裝。南宋方面,暫時也把李全的“紅襖軍”收納為“官軍”。
金朝思前想后,知道對于河北、山東等地反正再也不能進行實際意義上的直接統(tǒng)治,便做順手“人情”,選出九個勢力最大的 地方武裝頭目,全部封為“公爵”,這九個人分別是:滄海公 王福、河間公 移剌眾家奴, 恒山公 武仙,高陽公 張甫, 易水公 靖安民,晉陽公 郭文振, 平陽公故天作, 上黨公張開, 東營公 燕寧。
其實,這種分封“諸侯”一般的“九公封建”,恰恰暴露了金國統(tǒng)治的虛弱。且不說這“九公”良莠不齊,各懷鬼胎,即使他們當中真有人最終抵拒蒙古成了氣候,金國也不一定能控制他們。后來,“九公”之中,真正能起到抗蒙作用的只有移剌眾家奴、靖安民、郭文振、張開、燕寧,雖然人數(shù)有五個之多,作用卻微乎其微。
至于擁金宣宗繼位的權臣術虎高琪,嫉賢妒能,濫權營私,擾亂綱紀,殘害忠臣,卻一直占據(jù)相位。直到興定三年(1219年),金宣宗臨死前兩年多,才因事把他誅殺。但金朝的政局,已經(jīng)江河日下,再也不能挽回。
結怨南宋
南宋方面對蒙古也是有所想法的,南宋的大臣,以 喬行簡為首的一派,覺得可以聯(lián)金抗蒙。以 真德秀為首的一派則提議不給金朝上歲幣。宋寧宗采納真德秀的建議。
金宣宗對南宋停輸歲幣之舉十分憤恨,術虎高琪勸金宣宗要抓住宋人不納幣為借口,對 宋國發(fā)動進攻。這樣的話,北邊損失南邊補,可以在南方拓廣疆土。經(jīng)過商議,金朝不少將領也認為金軍實力比蒙古不足,比宋軍卻綽綽有余。金宣宗駕不住 文臣武將一番“勸說”,便于興定元年(1217年)夏天首先發(fā)動侵宋戰(zhàn)爭。
戰(zhàn)爭開始,金帥 完顏賽不開戰(zhàn)取捷,一路連克光山、 羅山、興州等數(shù)城,斬殺 宋軍近二萬人。同時,金軍數(shù)道皆出,在 樊城、 棗陽、 光化軍、 大散關以及 西和、 階州、成州等地對宋軍展開猛烈攻勢。
沒過多久,戰(zhàn)爭形勢開始對金軍不利,許多城池得而復失,宋軍從各處開始了激烈的反攻。這時候,見戰(zhàn)爭過程遠遠不如原先預想的那樣順利,金朝統(tǒng)治集團內部又紛紛冒出與宋國講和的聲音。當時的金國,在蒙古大軍的擠壓下,勢力窮蹙,真正的統(tǒng)治地區(qū)局促于河南一地,而且西北的西夏因衛(wèi)紹王時蒙古伐夏金朝見危不救,也開始與蒙古聯(lián)合,不斷在邊境地帶對金國發(fā)起進攻。同時,山東地區(qū)由漢人武裝勢力組成的“紅襖軍”聲勢日大,四處開花。除此以外,在金國原先統(tǒng)治比較穩(wěn)固的遼東地區(qū)還有契丹人耶律留哥和蒲鮮萬奴的反叛。烽火燎原,狼煙遍地,金朝可以說是四面受敵。
為此,金朝又要以戰(zhàn)逼和。興定二年(1218年)年底,在對宋取得小小優(yōu)勢情況下,金宣宗主動向南宋伸出“橄欖枝”。出乎意料的是,南宋非常堅決,連金使也不讓入境。惱羞成怒之下,不顧自己國內重鎮(zhèn)太原城剛剛被蒙古人攻陷,金朝興定二年(1219年)春兵分三路,向南宋發(fā)動新一輪軍事進攻,西起陜西,東至江淮,東路方面,金軍連下濠州、 滁州、 興州、 麻城、六合等地。關鍵時刻,原屬金國“國民”的 李全率領漢人紅襖軍斜刺里殺出,四處擊殺金軍。結果,金軍主力 紇石烈牙吾塔部軍在 化湖陂(今安徽 懷遠以北)被李全打得大敗,被迫撤退時又遭追擊,損失慘重。西路方面,金軍也是先勝后敗,在 洋州(今陜西 洋縣)被宋將 張威截擊,被殺數(shù)千人,最后只得狼狽北逃。中路方面,金軍大將 完顏訛可率數(shù)萬金軍圍攻棗陽,大戰(zhàn)兩個多月,皆被宋將 孟宗政擊退。金軍師老兵疲之余,宋將 趙方派出生力軍忽然從棗陽城外向金軍發(fā)起攻擊,守將孟宗政又開城出擊,夾擊之下,金軍此戰(zhàn)被殺三萬多人 ,完顏訛可僅以單騎走免。
從此以后,宋朝一掃昔日對金兵的“畏戰(zhàn)”、“怯戰(zhàn)”心理,雙方又撕破了臉皮,你攻我殺,你退我攻,宋金“和平”完全成為“過去式”。
去世
金宣宗在他最后的兩年里,起用了幾位抗蒙有功的將領,使 西北地區(qū)的抗蒙戰(zhàn)爭曾一度出現(xiàn)轉和,但是,這并沒有從根本上改金朝所處的被動地位。
天興二年(1224年),完顏珣在寧德殿內病死,終年61歲,臨終遺詔,立太子 完顏守緒繼位。死后謚號繼天興統(tǒng)述道勤仁英武圣孝皇帝, 廟號宣宗,葬于德陵。
為政舉措
政治
貞祐二年(1214年),金宣宗不顧 徒單鎰等大臣反對,與術虎高琪遷都汴京,僅派太子鎮(zhèn)守中都,引來河北軍民不安。在內憂外患下,金朝只能控制河南、淮北與關中一帶。
興定三年(1219年),金宣宗建立 河北九公,封立 王福、 移剌眾家奴、 武仙等九人為公,賜號“宣力忠臣”,打算以之堅守國土,但仍然無濟于事。
金宣宗對外措施十分不當,直接導致金朝滅亡。他先向蒙古大汗成吉思汗屈辱求和,又與西夏斷交,還不顧大臣徒單鎰等反對,將都城由中都南遷至汴京,并且發(fā)動侵宋戰(zhàn)爭。金國三面受敵,加上內部不和,叛亂頻生,國家危在旦夕。
元光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224年1月14日),金宣宗在內外交困中走完了他的一生,病死于南京開封府。時年61歲,死后的廟號為宣宗,謚號為繼天興統(tǒng)述道勤仁英武圣孝皇帝。
軍事
金宣宗在軍事方面,對蒙古作戰(zhàn)屢屢失敗,面對蒙古軍的嚴重威脅,宣宗又輕信了總攬朝政的尚書右丞相術虎高琪等人的建議,下詔攻南宋。攻宋戰(zhàn)爭中,金軍到處遇到頑強抵抗,宋軍咬住金軍不放,使金軍進退兩難。
同時,與西夏也陷入了苦戰(zhàn),兩國持續(xù)打了十幾年,平均每年就有兩場大戰(zhàn),互相消耗,互相殘殺。
歷史評價
《金史》:宣宗當金源末運,雖乏撥亂反正之材,而有勵精圖治之志。跡其勤政憂民,中興之業(yè)蓋可期也,然而卒無成功者何哉?良由性本猜忌,崇信翙御,獎用吏胥,苛刻成風,舉措失當故也。執(zhí)中元惡,此豈可相者乎,顧乃懷其援立之私,自除廉陛之分,悖禮甚矣。高琪之誅執(zhí)中,雖云除惡,律以《春秋》之法,豈逃趙鞅晉陽之責?既不能罪而遂相之,失之又失者也。遷汴之后,北顧大元之朝日益隆盛,智識之士孰不先知?方且狃于余威,牽制群議,南開宋釁,西啟夏侮,兵力既分,功不補患。曾未數(shù)年,昔也日辟國百里,今也日蹙國里,其能濟乎?再遷遂至失國,豈不重可嘆哉!
劉祁:宣宗立于賊手,本懦弱無能,性頗猜忌,懲權臣之禍,恒恐為人所搖,故大臣宿將有罪,必除去不貸。其遷都大梁可謂失謀。向使守關中,猶可以數(shù)世,況南渡之后,不能苦心刻意如越王勾踐志報會稽之羞,但茍安幸存以延歲月。由高琪執(zhí)政后,擢用胥吏,抑士大夫之氣不得伸,文法棼然,無興復遠略。大臣在位者,亦無忘身徇國之人,縱有之,亦不得馳騁。又偏私族類,疏外漢人,其機密謀謨,雖漢相不得預。人主以至公治天下,其分別如此,望群下盡力難哉。故當路者惟知迎合其意,謹守簿書而已。為將者,但知奉承近侍以偷榮幸寵,無效死之心。幸臣貴戚,皆據(jù)要職于一時,士大夫一有敢言、敢為者,皆投置散地。此所以啟天興之亡也。
李慈銘:①惟宣宗一敗之后,即遷汴都,為大失計耳。②辨金之亡,不咎宣宗輕棄燕都,而摭拾浮談,亦為非要。
家庭成員
家世
祖父:金世宗 完顏雍
祖母: 明德皇后烏林答氏
父親:金顯宗 完顏允恭
母親: 昭華劉氏
叔父:衛(wèi)紹王 完顏永濟
弟弟:金章宗 完顏璟、鄆王 完顏琮、瀛王 完顏瑰、霍王 完顏從彝、瀛王 完顏從憲,溫王 完顏玠
后妃
仁圣皇后王氏,初封元妃
明惠皇后王氏,仁圣皇后姐,生金哀宗 完顏守緒,初封淑妃,后進封元妃,死后謚為明惠皇后。
麗妃史氏
真妃龐氏,生荊王 完顏守純
子孫
兒子
長子 莊獻太子 完顏守忠,生母不詳
次子 荊王 完顏守純,母真妃龐氏
三子 金哀宗 完顏守緒,母明惠皇后王氏
完顏玄齡,一說是完顏守忠同母弟,一說是麗妃史氏所生,早卒,未封爵。
女兒
溫國公主
孫子
皇太孫 完顏鏗,完顏守忠之子
曹王 完顏訛可,完顏守純長子
戴王(名不詳),完顏守純次子
鞏王完顏孛德,完顏守純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