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本名陳燦(1842-1912),字昆山,清朝貴州貴陽人。出生書香門第,自幼勤奮好學。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舉人,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進士。初任吏部主事,后調(diào)云南,先后任澄江、楚雄、遂寧等府知府,升任迤東、迤南、迤西道道尹,擢云南按察使、布政使等職。在滇期間,關(guān)心百姓疾苦,興修澄江水利,注意發(fā)展糧食生產(chǎn),創(chuàng)建各府書院,政績突出。曾兩次擔任全勘使臣,對中英滇緬劃界作出了貢獻,錚錚鐵骨,一身愛國正氣。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陳任迤南道尹,與甘肅西寧鎮(zhèn)總兵劉萬勝一起奉命與英國欽差大臣司格德會勘滇緬邊界南段南定河至邦桑一段界務。英使蠻不講理,妄圖以勢壓人,強占中國領(lǐng)土,陳燦與劉萬勝寸土不讓,勘至孟馬(今云南省孟連縣境),就?倍鴼w,挫敗了英使陰謀。今孟馬有紀功碑記此事。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陳燦第二次單獨與英使覺羅智再勘滇緬邊界是南段。覺羅吞先是想霸占勐阿以下及南哈河以外各寨,甚至把南哈河內(nèi)的一些地段也混指為英界,后又在勘察孟連所屬臘戶壩子時收買偽證,種種詭計均被陳燦識破粉碎。覺羅智不死心,又要求撤走所溪、干索、邦籠等地中國駐軍。陳燦又大義凜然地表示,"拿槍打死我,我也決不同意撤兵。"為勘界,陳燦攀懸崖,下深澗,跑了許多"亙古人跡所不敢到"的地方,愛國保疆,置生死于度外。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英領(lǐng)事烈敦與迤西道道尹石鴻韶劃勘滇緬邊界北段,在英使壓力下,中國失地甚多,當時任云南按察使的陳燦呈文外務部,要求不予承認此次劃界,挽回了錯勘的失地,又一次保衛(wèi)祖國領(lǐng)土完整作出了貢獻。著有《宦滇存稿》五卷!吨阒蛔泯S文存》二卷,又曾參與續(xù)修《云南通志》。后調(diào)任甘肅按察使,升布政使。復修《甘肅通志》一百卷。于1912年回籍,卒于家。年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