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姓名:司馬恂
性別:男
出生年月:不詳
國籍:中國
時代:清代
籍貫:浙江紹興
民族:漢族
身份:司馬光后人
生平
正統(tǒng)年間,由舉人擢刑科給事中,累遷詹事府少詹事。明憲宗即位后,命兼任國子監(jiān)祭酒。死后,贈禮部左侍郎。
司馬姓氏起源
姓氏起源:
源于西周,以官職為姓。上古時有人重黎,為司掌天地之官,唐堯曾撫育重黎之后。同宣王時,有重黎之后程伯休,官至司馬,執(zhí)掌國家軍隊,佐政輔國,權勢重大,程伯休父克平許方,立下大功,周王室允許他以官職為姓,其后遂成司馬氏。
參考文獻
1.《明史》(卷152):“天順初,授禮科給事中。弘緒已襲封,大學士李賢妻以女,公恂因得交于賢。賢言:「公恂,大圣人后;贊善司馬恂,宋大賢溫國公光后。宜輔導太子!沟巯。同日超拜少詹事,侍東宮講讀。入語孝肅皇后曰:「吾今日得圣賢子孫為汝傅!剐⒚C皇后者,憲宗生母,方以皇貴妃有寵。于是具冠服拜謝,宮中傳以為盛事云!
2.《明史》(卷152):“司馬恂,字恂如,浙江山陰人。正統(tǒng)末,由舉人擢刑科給事中,累遷少詹事。憲宗立,命兼國子祭酒。卒,贈禮部左侍郎。恂強記、敦厚,與物無忤,居官無所表見!
另有同名人物:
司馬恂(生卒年待考),漢末河內司馬防之子,司馬懿之弟,后為魏鴻臚丞,字顯達。當時兄弟八人被人稱為“司馬八達”。
司馬八兄弟
司馬八達:東漢末年河內名門司馬家族兄弟八人: 魏太尉,晉宣帝——司馬懿,字仲達、魏太宰,晉安平王——司馬孚,字叔達 、魏東武城侯——司馬馗,字季達 、魏鴻臚丞——司馬恂,字顯達 、魏中郎——司馬進,字惠達、魏安城亭侯——司馬通,字雅達、魏安平亭侯——司馬敏,字幼達、魏兗州刺史——司馬朗,字伯達。
相關歷史
明與朝鮮的書法交流
【博寶藝術網(wǎng)訊】(韓)朝鮮王朝實錄的文化交流記錄大部分是關于宣祖年間(1567-1608)壬辰倭亂(1592-1598)發(fā)生當時的內容。由于清朝敕使團的文化交流活動較少,難以見于實錄,以下實錄是關于明與朝鮮之間成立交涉的記錄,按年代順敘述如下:
明朝代宗(1449-1457)年間,李瑢(安平大君,1418-1453)的書法通過倪謙、司馬恂等敕使流入到中國而出名。李瑢是創(chuàng)制韓國文字《訓民正音》的世宗(1418-1450年在位)之第三王子,師法趙孟,睉哑为朝线m貝裳┨宓牡諞蝗蘇?圖1、2)。
文宗實錄3卷,即位年(1450,庚午),明景泰1年8月5日(丙子)
鄭善詣闕,上迎于勤政門內,入思政殿,行茶禮。善請上坐交倚于北壁,自坐無足床于東壁,贈善毛衣一領,命右承旨鄭而漢、宦者洪得敬饋頭目于賓廳。善啟曰:前日進易換馬,皇帝喜甚,又倪謙、司馬恂齎安平手書以獻皇帝曰:“甚善正是趙子昂體也”。稱贊不置,我輩來時帝曰:“爾等到朝鮮求中國所無之物以來”。
1572年,宣祖請求來朝的中國敕使的書法。
宣祖實錄6卷,5年(1572,壬申)明隆慶6年11月4日(丙戌)
丙戌,天使詣景福宮周覽慶會樓赴勤政殿之宴……上通于天使曰:“兩位德望文章,寡人固所敬服。側聞大人筆法尤奇,軼駕王、趙,愿多畫手跡,以為別后之思!碧焓鬼n公許之。
從上述看,當時來朝的敕使師法王羲之和趙孟睿南準鍬賈小昂敝賦齊肥購濫,讏(zhí)媼跡涎羧耍僦晾癲可惺,茰O郊宜氐氖榛哦旮唬侵泄飛現(xiàn)氖榛詹卮蠹搖U懦笞魑拇掖募兔遙?韓世能的兒子)請張丑整理書畫編目。張丑兩次所編目錄,便是中國書畫史上著名的《南陽書畫表》。其書帖目中有魏晉至元代的楷書22件、行書25件、草書22件、拓本3件,歷代名書家25人的筆跡總共72件。
尹根壽(1537-1616)字子固,號月汀,善于詩文書,筆法遒勁。1598年,參加圣節(jié)使行,帶著《大明會典全書》歸國,并且給宣祖貢獻王羲之和懷素的書法。
宣祖實錄62卷,28年(1595,乙未)明萬歷23年4月18日(庚申)
海平府院君尹根壽啟曰:“……且《圣教序》唐太宗時,集王羲之書而盛稱于中原,我國所罕見。故敢并懷素《千字》上進,其《圣教序》及《千字》俱有王世貞跋語亦謄在別紙以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