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右手導戲左手拍電影的姆努什金與電影的關(guān)系非常特別。父親是知名的電影制片,并以她的名字為公司的名稱(LesFilmsAriane),曾拍過很多通俗的影片,但也包括雷奈、考克多、費里尼等大師的影片,其中,姆努什金就曾參與PhilippedeBroca的《里約的男人》(L’HommedeRio)的編劇工作。此外,在英國學習心理學時期,與后來成為英國著名劇場工作者JohnMcGrath和電影導演肯洛區(qū)(KenLoach)一起在學校的劇團工作。最后,與她一起創(chuàng)立太陽劇社的PhilippeLotard,后來也成為法國影壇一位重要的演員。所有這些或許無法說明,日后為什么她會跨足戲劇與電影兩個領(lǐng)域,但確已依稀勾勒出姆努什金隨后劇場美學與走向的輪廓。就像肯洛區(qū)和JohnMcGrath等人的理念一樣(兩人都曾從事電影與電視的工作),姆努什金非但沒有完全排斥電影或電視的娛樂傾向,反而是從中汲取養(yǎng)分,認為劇場必需是一種娛樂、必需通俗化、大眾化;但前提是:它同時也必需是一種政治參與,必需對當下、對現(xiàn)實生活、對現(xiàn)狀的反思與介入。 回到法國之后,她進入巴黎大學,成立“巴黎學生劇場協(xié)會”,并且開始導戲。接著,她花了一整年的時間旅行亞洲,就在那個時候,亞洲傳統(tǒng)戲劇吸引了她的目光,并且種下日后影響她劇場觀念的因子。1964年以“巴黎學生劇場協(xié)會”的班底創(chuàng)立太陽劇社,開始演出高爾基、莎士比亞等大師的劇作演出。他們一起生活、創(chuàng)作、即興表演。這導致他們逐漸放棄直接對經(jīng)典劇作演繹的路線,放棄將念白文本當成表演主軸的西方正統(tǒng)戲劇進行方式,慢慢地轉(zhuǎn)向集體創(chuàng)作。1970年,在巴黎近郊一個沒水、沒電、沒暖氣的廢棄彈藥工廠排練《1789》。該劇在意大利獲得空前的成功,原本以為回到法國之后他們會得到一個正式的表演場所,但是希望卻一直落空。但是,什么是一個正式的表演場所?姆努什金說:“需要的是一個有點特別的地方,一個u2018空間u2019,而不是一個u2018劇場u2019”。經(jīng)過一翻折騰之后,他們荒謬地發(fā)現(xiàn),最好的地方其實就是他們排演的“彈藥庫”,于是團員自己補土、油漆。當年12月,在零下4度,沒有暖氣的情形下上演《1789》,“彈藥庫劇場”于是誕生。 由于劇場位于偏遠的巴黎郊區(qū),下了地鐵還得走一段泥濘的土路才能到達,團員貼心地自己下廚,在現(xiàn)場販賣熱湯,姆努什金親自開門、撕票;因為沒有后臺,所以觀眾走到位子的途中便看到演員正在上妝…,所有這些都成了日后太陽劇社獨一無二的傳統(tǒng)。空無一物的彈藥庫,變成一個可以隨著每一個劇作需要,隨著所要營造的氛圍而重新改造的空間,它的可塑性甚至回頭影響演出的形式。所有的演員領(lǐng)相同的薪水,排練時可輪流演同一個角色,每個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看法,直到角色浮現(xiàn)、豐富,并且找到適合演出這個角色的人為止,這又是另一個獨一無二的傳統(tǒng)。 當年,姆努什金以父親電影公司的器材拍下了《1789》的演出實況,這是他們的第一部紀錄片,但還不是第一部“影片”,必需等到《莫里哀》之后,劇團才開始交互地從事劇場演出與電影的拍攝工作。劇場演出必需和影片版本完全不同,彼此啟發(fā),樂此不疲地尋找另一種可能,電影就這么成為太陽劇社劇場演出后,休息、重新尋找原動力的另一個基地。 她在八十年代開始了對東方戲劇的探索,她公開宣稱“戲劇藝術(shù)的未來在東方”。日本的能樂、歌舞伎的演劇手法、程式化的中國戲曲和印度戲劇的表演形式等等,都被運用于姆努什金導演的作品之中,顯示出她和她的太陽劇社對戲劇藝術(shù)的不懈追求與探索。 在八十年代,阿里亞娜·姆努什金與太陽劇社的工作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回到古典劇作,推出了莎士比亞的《理查二世》(1981)、《第十二夜》(1982)和《亨利四世》(上)(1984)以及古希臘悲劇如歐里庇得斯的《伊菲革妮在陶里斯》、埃斯庫羅斯的《奧瑞斯特三部曲》(1989-1992)等。與此同時,他們又與劇作家兼詩人海倫娜·西克蘇一起創(chuàng)作了兩部現(xiàn)代悲。骸吨Z羅敦西哈努克》(1985)和《印度之歌》(1988)。在這些年月里,國家對國立和其它大型劇院的慷慨解囊使得導演們能夠推出一臺臺舞美設(shè)計壯觀、服裝豐富多彩、運用各種新的燈光技術(shù)和其它一切可以使得舞臺圖像美輪美奐的戲劇效果的演出。有些演出的舞臺布景如同童話仙境一般,加深加強了文本與戲劇圖像的融合,帶有導演的個人印記,從而提高了她的知名度。這使得導演能夠?qū)⒆约簩δ骋粍∽鞯?quot;閱讀"通過豐富而明確的戲劇語言體現(xiàn)出來。 永不妥協(xié)的姆努什金在政治立場上的堅持與篤定更是義無反顧,不僅每一出新戲都與時事契合,真實生活上,她曾以絕食抗議克羅埃西亞種族戰(zhàn)爭,曾公開譴責法國政府驅(qū)逐非洲移民,今年4月甚至與影星珍妮·摩露(JeanneMoreau)、導演帕特利斯.薛侯(PatriceChreau)、著名心理學者朱莉婭·克里斯蒂瓦(JuliaKristeva)等150人共同簽署一份名為“在還未太晚之前”(Avantquu2019ilnesoittroptard)的宣言,呼吁法國人民不要將票投給自大的右派總統(tǒng)候選人NicolasSarkozy,以免法國變成一個弱肉強食且排外的國家。此舉在法國社會掀起不小的波瀾,但這種充滿社會關(guān)懷的人道精神,正是太陽劇社之所以獨樹一幟的原因。
作品年表
戲劇導演: 1789(1970) 理查二世(1981) 第十二夜(1982) 亨利四世(1984) 伊菲革妮在陶里斯(1984) 奧瑞斯特三部曲(1989-1992) 諾羅敦西哈努克(1985) 印度之歌(1988) 洪水中的鼓手/河堤上的鼓手Tambourssurladigue(1999) 電影導演: 最后的沙漠行旅店/最后驛站Derniercaravanserail,Le(2006) 洪水中的鼓手/河堤上的鼓手Tambourssurladigue(2003) 電影編。 里奧追蹤/飛渡關(guān)山奪寶戰(zhàn)L’HommedeRio(1964)
個人成就
阿里亞娜·姆努什金是世界最先鋒的戲劇導演。她擁有來自世界五大洲的六十位團員的法國太陽劇社,是全世界最重要、風格最特出的劇團之一。從一九六四年創(chuàng)團至今,已有四十多年歷史的太陽劇社一直受到政府的贊助和支持,然而劇團的成功與長壽,都要歸功于阿里亞娜·姆努什金。
更多譯名:阿里亞娜·莫努虛金、阿麗婭娜·姆努什基恩、艾蓮娜·穆施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