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天保十二年(1841)3月伊藤松和(當(dāng)時六段)執(zhí)白與本因坊秀和(跡目)下和的一局棋,被后人譽(yù)為松和之“畢生杰作”。是時秀和七段,兩人的交手棋份是松和先互先,是局輪他執(zhí)白。這局棋之所以出名,是因?yàn)榛免忠虼T與本因坊丈和的評語:“此局秀和之布局、行棋次序、收官,無可非難之處,而松次郎執(zhí)白能下和,實(shí)乃名人之作。”這段評語最早見於本因坊丈和門人川村知足所撰之《圍棋見聞志》(開文舍,1884)。為了當(dāng)上名人棋所,幻庵在前一年冬天與秀和下了四番爭棋的第一局。那局棋幻庵也執(zhí)白,先后打掛九次,下得吐血,兩度因病暫停,但絲毫未能撼動秀和的黑棋。有此親身經(jīng)歷,難怪幻庵對松和的杰出表現(xiàn)發(fā)出由衷的贊賞。
1849年11月升為上手(七段)并改名伊藤松和,同月17日第一次在御城棋中亮相。
松和的另一名局是與本因坊秀策于1850年(嘉永三年)所下的御城棋。開局不久,秀策的黑35便弈出緩著來,被白40搶占要點(diǎn),邊攻中腹黑子,邊擴(kuò)張右下白勢,頓時陷入苦戰(zhàn)之中(見棋譜24)。幸好秀策臨危不亂,黑67、69先頑強(qiáng)作劫,然后置中央大棋于不顧,87以下先取白角;之后 139再次脫先,拼搶實(shí)利。真可謂渾身是膽。他在白棋重圍中且戰(zhàn)且走, 249手終于活凈。結(jié)果于驚濤駭浪中以三目取勝。但松和雖敗猶榮。
1870年,此時已身為坊門前輩的伊藤松和與當(dāng)時的林秀榮(四段,即本因坊秀榮)十番棋開始。秀榮在前八局五勝二敗一和,加上先前的一勝,秀榮以凈勝四局的優(yōu)勢把手合從“先二”升到定先;最后兩局,秀榮又獲全勝,至五月二十五日十番棋結(jié)束。
1875年,被推薦升為八段(準(zhǔn)名人)。
其與阪口仙得、安井算知、太田雄藏并稱“天保四杰”,并且是四人中最為長壽的。
松和為人豪爽,不拘小節(jié),故而與他相交之人甚多。松和性嗜酒,一日三餐,杯中之物是絕不可省的。但他嗜酒有個好處,從不喝過量,而且飲酒之后,思路敏捷,膽氣甚旺,常常能弈出好棋來。當(dāng)時名古屋大津町住著一位習(xí)武的奇人。松和與他意氣相投,經(jīng)常往來,手談取樂,手合松和要讓他六子。一日,那奇人新得了一柄寶刀,正在觀賞之際,正巧松和來訪,接過一試,見那寶刀端的是削鐵如泥,鋒銳無比,不禁面生羨慕之色。那奇人見他愛不釋手,便微笑道:“今日對局,讓我在天元上再布一子(讓七子),君若勝,便將此刀奉送如何?”松和道:“主人雖以寶刀相賭,但我身無一物可作抵,奈何?”那奇人笑道:“何必以物相抵?今日降雪,寒氣刺肌,君若敗,只需脫光衣裳,僅留條短褲,便如此赤條條回去即可!蹦撬珊驼低达嬛H,膽氣勃發(fā),大笑道:“好!一言為定!贝司炙珊唾M(fèi)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險勝。那奇人不顧松和百般推辭,依約將寶刀奉送。后來,松和將此刀懸于腰間,人若問,松和必贊那奇人之厚意。
另有一則趣事與伊藤松和有關(guān)。竹川總和(1815-?)是丈和弟子。生于江戶,御家人(直屬將軍的下級武士),初名彌三郎。天保五年(1834)三段,嘉永二年(1849)晉升五段。明治七年(1874)六十歲時仍在世。相傳竹川總和還在四段時,想升五段,便找到坊門前輩伊藤松和七段以定先對局,大概是以為松和會念同門之誼,暗中提攜一把。不料松和下手毫不留情,連殺竹川總和五局!但竹川總和神通廣大,還是得到了五段免狀。伊藤松和后來常常笑談此事:“五連敗而升五段,從古至今恐怕只有竹川總和一人能做到了!”
補(bǔ)遺:伊藤松和嗜酒,每日必飲三次,但從不過量,每次二合(日本的容量單位,相當(dāng)于180.39立方厘米),醉則酣然橫臥。松和自己好飲,對弟子喜酒者也就寬容。某日,有一徒弟對松和立誓,即日起戒酒,專心棋道。后來,松和對他人談及此事,說道:“壯年血?dú)庵叄?dāng)有牛飲馬食之勇,方能秀拔於萬人之上,所謂豪杰嗜酒者也。今此子立誓禁酒,嘉於品行,而乏於進(jìn)取之氣,恐日后難以成名!惫唬@個徒弟初段終身,再也沒有上進(jì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