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于藍自述里的記載: 我的哥哥小名叫應選,根據(jù)86歲的姑母說,生他那年正是我父親
大學畢業(yè)報考法官的前夕,他希望自己能夠考取,取個吉利,就給兒子起了“應選”這個名字。果然,父親的希望實現(xiàn)了,他考取了哈爾濱市政府地方法院的書記官.哥哥的名字就叫開了。父親走道大城市之后,覺得自己不應該有“迷信”的思想,在哥哥上小學的時候,給他按照諧音改名“英選”。1931年九·一八事變,哥哥隨著家中流亡平津,在北平通縣的潞河中學住讀。父親認為他將獨立生活,應該,有個大名,于是給他起名叫“振卓”。按著家譜克、振、傳、家、久的序列排“振”字。后來,他參加革命了,想和家庭的封建傳統(tǒng)隔斷,自己又起了名字叫于亞倫,延安的同志們都昵稱他為“亞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