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因軍功授縣佐,任江蘇海州州判,繼歷泰興、崇明、丹徒、江陰等縣知縣,后升任知府,歷任常州、鎮(zhèn)江、蘇州等府知府。任職期間,頗有政聲,尤其在崇明、丹徒兩縣政績卓著。崇明縣俗健訟,歷任縣官大多束之高閣,或是審而不決。譚泰來接任之日,將原告被告分列堂下,左手翻閱卷宗,右手提筆判決。由于裁定公開公正,雙方都踴躍歡呼。到任一年之間,清理積案三百余宗。崇明多沙田(沙田即海邊由泥沙淤積的新漲灘地經(jīng)開墾而成的農(nóng)田歲產(chǎn)豐稅輕卻漲坍不定)。當?shù)仫L俗死后骨灰甕盛葬于沙田中,卻往往因潮漲潮落而沖走。譚縣令捐資別購高處善地,勸民遷墳,既改革了殯葬,又讓出沙田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在丹徒任知縣時,曾有強人在瓜洲聚眾入室搶劫,一年多未曾偵破。
其他
瓜洲屬軍營轄地,上峰催辦甚急。一日,軍營士兵押送五人移交縣衙審訊,疑犯身上的銀錢恰與劫失金額數(shù)量相符,軍士催促當即結(jié)案復命。譚泰來疑竇頓生,晚上單獨反復審訊,知曉這些都是貧苦百姓,以出售蘆葦為業(yè)。案發(fā)之日,五人同在江寧縣購買糧食,根本沒有作案時間。原來軍營長官為了邀功上司,敷衍塞責,將他們捕來嚴刑逼供,屈打成招。泰來調(diào)集米店帳簿,加之人證確鑿,終于為這五個無辜良民洗刷冤情,無罪開釋。不久,真正的強盜也捕獲歸案。百姓奔走相告,稱他為譚青天。終年七十七歲,葬于浙江西湖雞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