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桑溥,明朝濮州(今山東省鄄城、范縣一帶)人,字汝公。正德十三年(1518)任華州知州,約在正德十六年(1521)后離任。
當(dāng)時(shí),州城之北,羅紋以西,地勢(shì)低洼,水流不暢,形成東西20多里的大片積水,而且漲溢為患,人稱“天鵝池”。桑溥決心治理天鵝池水害,在勘察地勢(shì)后,令鄉(xiāng)官宜民總負(fù)其責(zé),調(diào)集百姓,開渠引水入渭,不但排除了積水,還增加了大片耕地。桑溥還主持開挖了另一項(xiàng)排水工程——惠民渠。惠民渠第一渠在構(gòu)峪河,自彭村抵孟村入渭;第二渠在方山河,自孫莊(在今華陰縣)至西灘入渭。桑溥不但重視水利建設(shè),而且為政清廉。他在征收賦稅時(shí),令百姓寫上名字自行交納,杜絕官吏借征收之機(jī),額外多收,中飽盤剝的惡習(xí),他對(duì)貪財(cái)?shù)氖窒鹿倮,深惡痛絕。有人私下將賞錢置于庭中,有吏睨視一眼,桑溥即將該吏罷免。他深得華州百姓愛戴,即使在離任后,人民仍念念不忘。柳子鎮(zhèn)(今柳枝)人善鍛刀劍,貪官污吏索之無厭,逼得男人遠(yuǎn)走他鄉(xiāng)。當(dāng)?shù)貗D女有歌謠說:“安得桑(指桑溥)、楊(指另一知州楊彩),使我有郎!
桑溥后任固原兵備副使、浙江按察使。終以觸忤權(quán)貴而罷職回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