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人物簡介
幼敏而好學。稍長,奮志進取,考入安徽甲種工業(yè)學校。畢業(yè)后,于武漢大學任助教。后隨里人史履冰至廣州從事革命活動。1927年,史于廣州起義中不幸被捕,英勇就義。綸閣脫險,繞道香港,經(jīng)上;剜l(xiāng)。1928年,應鄉(xiāng)先輩鄭輔東先生聘,出任桐城私立三育中學校長,直到1949年8月。1949年9月,任桐城聯(lián)合中學副校長,卸任后,相繼于桐城中學、安慶師范、太湖中學、機陽中學任教。1972年12月病逝,享年七十三歲。
綸閣早年追隨民主革命,后致力家鄉(xiāng)教育。主持三育中學校政二十余年,兢兢業(yè)業(yè),艱苦治校。不任人唯親,聘任教師以能者為是。一生自奉菲薄,清苦自持。對學生撫愛備至,于貧寒學子,多方救助,使之不致輟學,由此得益而深造者甚多,桃李天下。四十年代初,三育中學曾兩度遭受火災,綸閣不避艱難,在灰燼中經(jīng)營謀劃,多方籌資,重建校舍,使學校如期開學上課。其雖校務繁忙,仍堅持授課,從不間缺,視上課為第一職責。因其以身作則,致“三育”教學質(zhì)量蜚聲遐邇。安徽省教育廳曾傳令嘉獎,嘉獎令曰:“桐城私立三育中學校長石綸閣苦心辦學,勤懇周至,用宏百年樹人之計,今特傳令嘉獎。”并賞以獎金四千元。
解放后,綸閣積極學習馬列主義,參加各項政治活動。卸任校長后,努力教學,孜孜不倦備課,勤奮授業(yè)解惑。1958年遭錯誤處分回家。于逆境中仍諄諄勉勵子女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報效祖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先生得以平反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