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劉立

    劉立 (清華教授)

    劉立,清華大學副教授,北京大學哲學博士。曾到漢堡、波恩、柏林(德國);巴黎、Grenoble(法國);斯德哥爾摩、隆德(瑞典);布達佩斯(匈牙利);瑞士;新德里(印度);中國臺灣等地,參加國際學術(shù)會議和學術(shù)考察。

    個人經(jīng)歷

    主要學歷學位

    起 止 年 月 學 校 系(專業(yè)) 學 位

    1999 09-2002 07 北京大學 科學與社會研究中心(科學技術(shù)哲學) 畢業(yè) 哲學博士

    1986 09-1989 07 華東師范大學 自然辯證法暨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畢業(yè) 哲學碩士

    1981 09-1986 07 華東師范大學 化學系化學專業(yè)畢業(yè) 理學學士

    劉立

    主要工作經(jīng)歷

    2003 03 至今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副教授

    1989 07—2003 02 南京理工大學 人文學院 副教授(1998年起)

    留學經(jīng)歷

    訪問學者(德國科學基金會DFG和留學基金委共同資助),德國柏林工業(yè)大學創(chuàng)新經(jīng)濟學研究所,2009年1月至3月。

    訪問學者(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德國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Systems and Innovation Research,2005 年11月至2006年11月。

    主要兼職

    2007年9月至今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雜志(SAGE PUBLICATIONS)

    顧問編委(Advisory Editorial board)

    2003年10月至今 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STS專業(yè)委員會 秘書長

    2008年1月至今 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 理 事

    著作及譯著

    1)劉立:《基礎(chǔ)研究政策的理論與實踐》,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獲北京市社會科學理論著作出版基金資助)

    2)曾國屏,劉立主編:《科學傳播和普及與公民科學素質(zhì)建設》,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

    3)劉立:《德國化學工業(yè)的興起》,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再版)。

    4)劉立:《通用電氣公司:世界企業(yè)界的哈佛》,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年。

    5)譯著:Bridgstock等著, 劉立等譯:《科學技術(shù)與社會導論》,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

    6)譯著:特德·戈策爾(Ted Goertzel),本·戈策爾(Ben Goertzel)著,劉立譯:《科學與政治的一生——萊納斯·鮑林傳》,東方出版社,2002年(再版)

    論文

    1)Li LIU(劉立) ZHANG Jingjing,Characterising Nanotechnology Research in China,Science, Technology & Society,Sept 2007, 12(2),201u2013216(Sage Publications)

    2)) Li Liu(劉立):THE EVOLUTION OF CHINAu2019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1975-2007, In OECD REVIEWS OF INNOVATION POLICY: CHINA, OECD 2008, pp.381-393

    3)Li Liu(劉立), J. Edler:Three Case Studies on International R&D Activities in China,In OECD REVIEWS OF INNOVATION POLICY: CHINA, OECD 2008,pp.529-562

    4) 劉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科技政策的四個里程碑,《中國科技論壇》,2008年第10期,pp.3-5, 23(CSSCI;核心期刊)

    5) 劉立:反托拉斯法、專利政策與美國工業(yè)研究的興起,《自然辯證法通訊》,2004年第5期(第26卷),53-56(CSSCI;核心期刊)

    6)劉立,王耀德:從專利引文看公共科學對技術(shù)創(chuàng)新的重要作用,《科學學研究》,2003年第4期(第21卷總第84期),428-432(CSSCI;核心刊物)

    7)劉立,曾國屏:發(fā)達國家科技政策轉(zhuǎn)型的趨勢,載:李正風主編:《走向科學技術(shù)學》,人民出版社,2006年,345-358.

    8)關(guān)健,劉立:歐盟框架計劃的優(yōu)先領(lǐng)域及其演變初探,《中國科技論壇》,2008年第1期,136-140(關(guān)健為本人指導的碩士研究生)

    9)劉立:公民科學素質(zhì)的本土化探索,《科學》,2005年第3期,29-32 (核心期刊;被《中國科普報告2005年》收錄,267-273)

    10)劉立,田起宏,李紅林,曾國屏:美國國家科學基金資助科技傳播與普及,《科普研究》,2007年第6期,62-70,80

    11) 劉立:龔育之與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shù)論,《科學學研究》,2007年8月15日,2007年第4期(第25卷),585-590(CSSCI;核心期刊)

    12)劉立:鄧小平科技思想與新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科技政策,《中國科技論壇》, 2004年第3期,9-12(CSSCI;核心期刊)

    13)劉立:論馬克思不是“技術(shù)決定論者”,《自然辯證法研究》,2003年第12期(第19卷),34-36,82(CSSCI; 核心期刊)

    14)劉立:創(chuàng)新系統(tǒng)研究述評,《中國科技論壇》,2001年第5期,12-15(CSSCI;核心期刊;《新華文摘》轉(zhuǎn)載,2002第1期,154-155。人大復印資料《科技管理》2001(12)收錄。)

    15)劉立:對“波義耳把化學確立為科學”的再認識,《自然辯證法通訊》,2001年第4期(第23卷),65-72。(CSSCI;核心期刊)

    教材教學論文

    1)曾國屏,高亮華,劉立,吳彤主編:《當代自然辯證法教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2006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撰寫第13章“科學技術(shù)與社會發(fā)展”,負責“第四篇”,及最后統(tǒng)稿和修改三人之一。)

    2)參與全國工程碩士政治理論課教材編寫組:《自然辯證法——在工程中的理論與應用》,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年1月。(全國工程碩士專業(yè)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推薦教材;劉立、李正風撰寫第5章“科學、技術(shù)、工程與創(chuàng)新”)。

    3)劉立,曾國屏:“自然辯證法與科學發(fā)展觀”,《自然辯證法研究》,2004年第11期,87-90 (CSSCI;核心期刊;人大《科技哲學》收錄)

    4)曾國屏,劉立:自然辯證法(科學技術(shù)哲學)要進一步重視“科學技術(shù)與社會”,《自然辯證法研究》,2007年第12期,92-95(CSSCI;核心期刊)

    承擔課題

    1)負責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08BZX076):科學共同體、公民參與和中國科技政策的制定;2008年7月-2010年10月

    2)負責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J052400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青少年科技活動工作定位與發(fā)展戰(zhàn)略; 2005年8月—2007年3 月

    3)負責人:中國科學技術(shù)協(xié)會:我國公民科學素質(zhì)的內(nèi)涵與結(jié)構(gòu);;2003年9月—2004年4 月

    4)第二負責人(曾國屏 劉立):科技部科研誠信建設辦公室:國家科研項目承擔單位科研誠信典型調(diào)研; 2007年11月-2008年12月

    5)負責人:中國科協(xié)科普專項:中國科普政策及其制定模式研究; 2008年10月-2009年10月

    6)負責人,中國科協(xié):我國科技類博物館發(fā)展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課題(負責人:中國自然博物館協(xié)會徐善衍理事長)之子課題,本擔任總體組副組長。

    7)負責人:北京市科學技術(shù)協(xié)會:北京市科普項目評估; 2005年7月—2006年3月。

    8)負責人:清華大學低碳經(jīng)濟研究院:中國低碳技術(shù)創(chuàng)新系統(tǒng)研究; 2008年5月-2009年5月

    9)負責人:清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青年項目:中國創(chuàng)新性科研團隊研究;2007.3-2009.3

    10)負責人:德國Fraunhofer協(xié)會資助:A Study of Chinau2019s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Policy; 2005 11-2006 10

    11)負責人:瑞典政府代理機構(gòu)國家創(chuàng)新系統(tǒng)(Swedish Governmental Agency for Innovation System,VINNOVA):Research Priority Setting in China,2009 01-07

    參與課題

    Fraunhofer ISI(德國Fraunhofer協(xié)會系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研究所):德國科教部BMBF:OECD cooperation project on the Chinese NIS,2005.10-2006.10

    E. Muller(Fraunhofer ISI):Fraunhofer ISI:KAIROS (Knowledge Angels or the Reinvention of Outstanding Services);負責中國案例研究。

    Robin Williams(Edinburgh University):歐盟第7框架計劃(FP7):China EU ICT Standards Research Partnership

    曾國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0641009):現(xiàn)階段我國基礎(chǔ)研究投入的協(xié)調(diào)機制研究 2006年-2007年8月

    獲獎情況

    《當代自然辯證法教程》(曾國屏 高亮華 劉立 吳彤),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獲2008年清華大學優(yōu)秀教材二等獎:排名:曾國屏 高亮華 劉立 吳彤

    清華大學組織部等“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三十周年征文活動”二等獎,2008年12月。

    TAGS: 教授 學者
    名人推薦
    • 趙曉華
      趙曉華,公共管理學部法律專業(yè)主任、教授,主要研究領(lǐng)域為民商法與經(jīng)濟法。畢業(yè)于中國政法大學、清華大學,兼職任執(zhí)業(yè)律師,是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會員及中國法學會會員。
    • 黃妞
      黃妞,女,1986年生,畢業(yè)于武漢大學,博士學歷。現(xiàn)為三峽大學材料與化工學院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yè)專職教師、副教授。
    • 于年湖
      于年湖,男,漢族,1971年生,山東海陽人。1994年畢業(yè)于煙臺師范學院中文系。代表著作《杜詩語言藝術(shù)研究》(齊魯書社2007年出版),另參編《杜甫大辭典》《大學美育*文..
    • 鄧建強
      鄧建強,男,博士,1974年出生于新疆伊犁、籍貫陜西。西安交通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流體壓力波動與輸運性質(zhì)研究;基于縮放噴管的流體復雜流動研究;...
    • 明德烈
      明德烈,男,博士,副教授,華中科技大學自動化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 周德瑞
      周德瑞,現(xiàn)在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物理化學教研室,先后任副教授(1985),教授(1991),博導(1996)?蒲蟹较颍焊g電化學環(huán)境電化學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