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周可任(1925~1948),陜西岐山縣祝家莊鄉(xiāng)西莊人。革命烈士,青年革命活動家。曾在河南省長期從事革命工作,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河南大學學生運動的組織者和領(lǐng)導者之一。后死于河南,建國后河南省民政廳追認他為革命烈士,并轉(zhuǎn)知岐山縣人民政府。
人物事跡
父親周生棠,民國三十三年(1944)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長期搞黨的地下交通工作。岐山縣地下黨曾在其家召開過縣黨代表大會。
可任自幼勤奮好學,在岐山縣東大街上小學時即為高才生。民國二十八年(1939)起,在乾縣初級中學就學,因成績優(yōu)異,民國三十一年免試入西安興國中學。在該校受到民俗學家、共產(chǎn)黨員李敷仁,歷史學家武伯綸,共產(chǎn)黨員王維祺(王天人)等教師的啟迪,常閱讀《新華日報》、《群眾》雜志。三十四年四月,參加共產(chǎn)黨的外圍組織——西北民主青年社(簡稱民青),負責在興國中學籌建民青的基層組織,吸收多人參加民青。他主編《興中校友》,并在西安出版的《秦風日報·工商日報聯(lián)合版》、《民眾導報》、《文化周報》等進步報刊上發(fā)表針砭時弊的政論文章、散文、詩歌等。
民國三十四年(1945)夏,考入河南大學(當時搬遷于寶雞石羊廟)文史系。三十五年初,河大遷回開封。在中共汴鄭工委委員林恒等人的領(lǐng)導下,他在河大建立秘密學生組織——新民主主義研究小組,推動了河大的學生運動。三十五年至三十六年,他被連選為河大第四、第五屆學生自治會宣傳、出版工作負責人。學生運動的發(fā)展,震懾了校方。三十五年(1946)秋,新任校長姚從吾召集學生自治會理事開“懇談會”,侈談學校是自然人,不是法人等等,對無辜被國民黨當局逮捕的外校學生,不讓本校介入營救。會上,周可任據(jù)理辯駁,要求學校主持正義,維護學生權(quán)益,參與營救被捕同學的斗爭。會后,他又將會議記錄連夜整理,張貼公布,全校師生反響強烈,挫敗了校方的預謀,學生自治會聲威大震。他又參與組織和領(lǐng)導了河大師生反對美軍強奸北大女生的游行和反內(nèi)戰(zhàn)、反饑餓、反迫害的斗爭。他不僅主編河大學生自治會會刊《河大新聞》和《游行快報》,并在開封《中國時報》上發(fā)表文章和專論,揭露國民黨的黑暗統(tǒng)治。他翻譯的蘇聯(lián)兒童劇《魔術(shù)畫》,在《中國時報》上連載多期,深受讀者喜愛。
民國三十六年(1947)九月三日,他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旋即被中共汴鄭工委派往唐河縣從事地下工作,組織武裝斗爭,迎接解放。他化名周重遠,佯稱靈寶人,以擔任唐河縣太和寨私立中學英語教師為掩護,與共產(chǎn)黨員牛金鏞一起,團結(jié)了一批師生和國民黨的退役軍官,搞到了一批槍支。民國三十六年(1947)十一月唐河解放,十二月底,他參加了劉伯承、鄧小平大軍,任二野十縱二十八師政治部宣傳隊長。在解放鄧縣的戰(zhàn)斗中,他英勇頑強。三十七年十月,因病住院,在部隊轉(zhuǎn)移時,不幸被當?shù)赝令B殺害,年僅2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