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嶄露頭角
王德用祖籍真定(今河北正定縣以南)。其父王超出身宋太宗藩邸,官至建雄軍節(jié)度使。王德用的生母朱氏早逝,他侍奉繼母張氏,因孝順而聞名。其父王超為懷州防御使時,王德用補衙內(nèi)都指揮使。
至道二年(996年),宋太宗趙光義派出五路軍隊出兵討伐李繼遷,而王德用之父王超率軍五萬出兵夏州(今陜西橫山縣西)。時年十七歲的王德用任西頭供奉官,作為先鋒,隨王超出擊。他率軍一萬與李繼遷軍在鐵門關(guān)(今寧夏鹽池縣東北)交戰(zhàn),斬首十三級,俘獲一萬多頭馬羊。等到進(jìn)軍至烏、白池時,李繼遷軍鋒甚銳,王超因害怕而不敢再前進(jìn),王德用親率五千精兵,轉(zhuǎn)戰(zhàn)三日,迫使李繼遷軍退卻。等到撤軍時,王德用又請求率軍殿后。到了一個關(guān)隘,王德用認(rèn)為:“回師到關(guān)隘,士兵如果爭先恐后,勢必造成混亂;出現(xiàn)混亂而李繼遷攻打我軍,我軍必敗。”于是領(lǐng)軍前往距夏州五十里處的隘口,并擺好陣勢。王德用下令道:“到了我的陣前胡亂行動的人,斬!”到了陣前,士兵們安定順從,按照要求井然有序地前進(jìn),連王超也扣緊馬韁緩慢前行。李繼遷軍緊隨其后,因宋軍撤退井然有序,都不敢靠近。回師后,王超撫摸王德用的背感慨道:“我王家有個有出息的兒子!”
歷職有績
此后,王德用經(jīng)接連升任后任內(nèi)殿崇班,以御前忠佐之職擔(dān)任馬軍都軍頭,并出任邢、洺、磁、相四州的巡檢。當(dāng)時盜賊張洪霸等人聚集在各州邊界上,官吏無力捕獲。王德用到任后,用氈車裝載勇士,裝作是載著婦人的樣子。途經(jīng)邯鄲時,盜賊果然攔路劫掠,車中勇士趁機沖出,將眾盜賊一網(wǎng)打盡。又奉命督捕陜西東路盜賊,眾盜賊聞訊后,互相告誡說:“這是擒獲張洪霸的人。”都接連逃散離境。后擔(dān)任環(huán)、慶二路指揮使,不久后因奏事時違逆朝廷旨意,被降授為鄆州馬步軍都指揮使。歷任內(nèi)殿直都虞候、殿前左班都虞候、柳州刺史等職,調(diào)任捧日(騎軍)左廂都指揮使、英州團(tuán)練使等職。
天圣(1023年—1032年)初年,王德用以博州團(tuán)練使之職知廣信軍。廣信軍治所的城墻損壞已久,仍未修繕。王德用到任后,親率禁軍增筑城墻,朝廷下詔褒獎。其后轉(zhuǎn)知冀州,歷任龍神衛(wèi)、捧日(騎軍)天武(步軍)四廂都指揮使、康州防御使、侍衛(wèi)親軍步軍馬軍都虞候等職。后被召回朝廷,又出任并、代二州馬步軍副都總管,調(diào)任殿前都虞候、步軍副都指揮使。
明道元年(1032年),王德用出任桂、福二州觀察使。
初入樞密
明道二年(1033年),劉太后(章獻(xiàn)明肅皇后)崩逝。宋仁宗在閱覽太后閣中的奏疏時,看到了王德用之前勸阻太后補用軍士的上疏,感到驚奇,認(rèn)為他可以委以重任。遂于同年四月任命王德用為檢校太保、簽署樞密院事,王德用堅決地推辭道:“臣是一介武夫沒有學(xué)問,不能夠擔(dān)當(dāng)這樣重大的責(zé)任!比首谂墒拐叽叽偎霕忻茉喝温,旋即拜樞密副使。
景祐元年(1034年),以奉國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之職同知樞密院事,并調(diào)為知樞密院事。
景祐二年(1035年),領(lǐng)安德軍節(jié)度使。
景祐三年(1036年),加檢校太尉、定國軍節(jié)度使、宣徽南院使。
寶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叛宋建立西夏,王德用請求親自率軍討伐,仁宗不允。
屢遭誣害
王德用的威名天下皆知,他的相貌奇?zhèn)ィ腥苏J(rèn)為這不是作為大臣的相貌。御史中丞孔道輔便上奏請罷王德用樞密職,仁宗無奈,只得讓王德用出任武寧軍節(jié)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長史,王德用去徐州上任之前,仁宗賜手詔來撫慰送別他。不久后又遭人誣陷,被降為右千牛衛(wèi)上將軍、知隨州(今湖北隨州)。許久后,徙知曹州(今山東菏澤)。曹州風(fēng)俗喜歡斗毆,境內(nèi)有許多盜賊,獄中從未空閑。等到王德用在曹州任職后,獄中多次出現(xiàn)沒有一位囚犯的情況。
出鎮(zhèn)定州
慶歷二年(1042年),王德用被起用為保靜軍留后、知青州。當(dāng)時遼朝聚兵幽、薊之地,準(zhǔn)備趁宋夏戰(zhàn)爭宋朝元氣大傷時入侵,派使者前來索求土地,宋朝黃河以北的疆域都進(jìn)入警戒狀態(tài)。王德用還未赴任,便被仁宗任命為檢校司空、保靜軍節(jié)度使、知澶州。他入朝覲見仁宗,流淚說:“臣之前犯了大罪,有幸得陛下赦免不殺,現(xiàn)在不值得被任用!比首谖縿诘溃骸昂颖闭婕,要借你的威名鎮(zhèn)撫那里。”
同年四月,改任真定府、定州等路都部署。又改為宣徽南院使、判成德軍,還未赴任,轉(zhuǎn)判定州,兼三路都部署。仁宗又下密詔,向王德用詢問用兵方略,王德用上書陳述近代以來用兵的得失以及現(xiàn)今料敵制勝的方法。適逢和議(慶歷增幣,又稱重熙增幣)達(dá)成,解除警戒,王德用遂改知陳州。
轉(zhuǎn)徙諸地
慶歷三年(1044年),徙知河陽軍,未赴任,以宣徽使任奉朝請,之后出判相州。
慶歷六年(1047年),王德用獲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出判澶州。次年,改判鄭州,封祁國公。
慶歷八年(1049年),王德用又任會靈觀使,之后任校檢太師,復(fù)判鄭州,徙判澶州。
皇祐二年(1050年),除集慶軍節(jié)度使,改封冀國公。次年,王德用上疏乞骸骨,仁宗命其以太子太師致仕,朝會時班列中書門下之位。
再獲起用
王德用致仕后,每到乾元節(jié)(宋仁宗生辰)向仁宗祝壽時,仍位列朝班之中。遼朝前來祝壽的使者對翻譯官詢問說:“黑王相公難道被再次起用了么?”仁宗聽聞后,便于皇祐四年(1052年)起用王德用為河陽三城(今河南孟縣)節(jié)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鄭州。
至和元年(1054年)三月,王德用升任樞密使。十月,仁宗因王德用年邁,每天都要入朝拜謁,于是特地下詔允許他不用下拜。
至和二年(1055年),富弼拜相。適逢遼朝使者耶律防前來,王德用等隨同耶律防在玉津園射箭。耶律防說:“天子(指宋仁宗)用您主管樞密院事務(wù)而用富公(富弼)擔(dān)任宰相,將相兩方都是用人得當(dāng)啊。”仁宗聽聞后頗為高興,賜王德用一把弓、五十支箭(李燾在《續(xù)資治通鑒長編》認(rèn)為耶律防在此年四月入見仁宗,同月便返回遼朝。而富弼于六月才被召入朝,李燾因而懷疑此事屬于“溢美之詞”)。
其后,王德用被封為魯國公,御史趙捜銜醯掠謾疤澳捫,纵其子年兏,差除多涉私Y(jié)擼又。萜鵂枘,失软樇礼”,因达曤求将茲♂黜,而王德用也多次请求袊嵃。仁字冎o竊詡蔚v元年(1056年)十一月罷免王德用樞密使之職,任命他為忠武軍節(jié)度使、景靈宮使。不久后,又擔(dān)任同群牧制置使。仁宗下詔讓他五日參加一次朝會,并允許王德用的子孫一人將其攙扶入朝。
壽近杖朝
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二十七日(4月3日),王德用病逝,享年七十九歲。仁宗親自前往吊祭,并在禁苑中為他發(fā)哀,為其輟朝兩日。追贈太尉、中書令,謚號“武恭”。王德用臨終時上疏說:“臣有俸祿,足以用來辦理喪事,不敢又勞煩朝廷,希望不要派人主持喪事,不要贈給豐厚的財物!比首谟[奏后,加賜王德用家黃金百兩、白金三千兩。五月,葬于管城。仁宗后賜其碑額為“清忠”。
主要成就
軍事
王德用十七歲時隨父王超出師西夏,就顯示出沉著應(yīng)戰(zhàn)的良將素質(zhì)。此后,王德用長期帶兵,通曉兵略。在對夏開戰(zhàn)前夕,他曾主動請求領(lǐng)兵征討。
慶歷二年(1042年),遼朝聚兵邊境。王德用出判定州,兼三路都部署,鎮(zhèn)守前線,加強邊備。促成其后和議(“慶歷增幣”,又稱“重熙增幣”)的達(dá)成。
王德用不僅善于管理軍隊,所謂“善以恩撫下,故多得士心”,還針對國防中存在的一些積弊提出改革方案。如他曾坦率地批評過天子授陣圖的做法:“咸平、景德中,賜諸將陣圖,人皆死守戰(zhàn)法,緩急不相救,以至于屢敗。”因此建議停用陣圖,使帶兵者能夠隨機應(yīng)變,以獲戰(zhàn)效。
政治
王德用多次在地方任職,頗著政績。他出任邢、洺、磁、相四州巡檢時,智擒大盜張洪霸。又奉命督捕陜西東路盜賊,使其聞風(fēng)而逃。知廣信軍時,王德用親率禁軍增筑常年失修的城墻。
人物評價
總評
王德用忠誠老實,樂觀平易,與人交往不疑心,不詰責(zé)別人的小過錯。眾人遠(yuǎn)看王德用有剛毅有不可侵犯的神情。等到接近時,就會發(fā)現(xiàn)他為人溫柔和藹。王德用一生少有玩賞愛好,不憑借名聲官位傲慢待人。他所得到的俸祿和賞賜,大多散發(fā)給親友鄉(xiāng)鄰。他善于治理軍隊,對士兵寬厚仁愛,士兵們樂于為他效力。他率軍臨邊,未嘗觀矢石、督攻戰(zhàn),但其名聞四夷。王德用與士大夫交往,眾人也大多佩服他的氣度,認(rèn)為難以窺察。王德用體貌雄毅,面黑,但頸部以下卻非常白皙。閭閻中的男女小兒,都稱他為“黑王相公”。
歷代評價
王超:王氏有子矣。
葉清臣:至于帥領(lǐng)偏裨,貴能坐運籌策,不必親當(dāng)矢石,王德用素有威名,范仲淹深練軍政,龐籍久經(jīng)邊任,皆其選也。
趙禎:河北方警,藉卿威名鎮(zhèn)撫耳。
劉六符:聞公名久,乃幸見于此。
耶律防:天子以公(王德用)典樞密,而用富公(富弼)為相,將相皆得人矣。
歐陽修:①臣愚以謂自國家西定河湟,北通契丹,罷兵不用,幾四十年。一日元昊叛,幽燕亦犯約,二邊騷動,而老臣宿將無在者。公于是時,屹然為中國鉅人名將,雖未嘗躬矢石攻堅摧敵,而恩信已足撫士卒,名聲已足動四夷。遂登朝廷,典掌機密,以老還仕,復(fù)起于家,保有富貴,享終壽考。雖古之將帥,及于是者其幾何人!至于出入勤勞之節(jié),與其進(jìn)退綢繆君臣之恩意,可以褒勸后世,如古詩書所載,皆應(yīng)法可書。②魯始錫封,以褒武康。爰暨武恭,乃克有邦;富肝涔,其容甚飭。偉其名聲,以動夷狄。公治軍旅,不寬不煩。恩均令齊,千萬一人。公在朝廷,出守入衛(wèi)。乃登大臣,與國謀議。公曰老矣,乞臣之身。帝曰休哉,汝予舊臣。亟其強起,秉我樞鈞。禮不筋力,老予敢侮?公來在廷,拜毋蹈舞。若子與孫,助其興俯。凡百有位,誰其敢儔?惟時黃耉,天子之優(yōu)。富貴之隆,亦有能保。孰享其終,如公壽考。公有世德,載勛旂常?蹄懹性t,俾嗣其芳。
王安石:公忠實樂易,與人不疑,不詰小過。望之毅然,有不可犯之色,及就之,溫如也。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驕人,而所得祿賜,多施之親黨。善治軍旅,寬仁愛士卒,士卒樂為之盡。與士大夫游,士大夫亦多服其度,以為莫能窺也。
葉夢得:王武恭公德用貌奇?zhèn),色如深墨,?dāng)時謂之“黑王相公”。宅在都城西北隅,善撫士卒,得軍情,以其貌異,所過閭里皆聚觀。
王稱:德用善射,軍政明而士心附,所至有威名,居家約易,不事娛燕,祿賜多周施諸族云。
吳亮:王武恭公用善撫士,狀貌雄偉動人,雖里兒巷婦,外至夷狄,皆如其名氏。
脫脫:至于精神折沖,名聞四夷,矯矯虎臣,則德用其有焉。
倪岳:如宋用王德用,足以褫四夷之魂魄,而非時之猾詐避事之徒也。
胡松:昔宋王德用判定州兼三路都部署,契丹使人覘其軍;騽窆珗(zhí)而戮之,公曰:吾軍整而和,使覘者得吾實以歸,是屈人兵以不戰(zhàn)也。明日大閱于郊,親執(zhí)桴鼓誓師,號令嚴(yán)明。乃下令速具糗糧,聽鼓聲,視吾旗所向。契丹聞之震恐。由此觀之,整軍經(jīng)武之要,豈不在先自治哉。
林燫:臣常怪宋人每有夷狄之患,及考其由,則不知重將之過也。蓋其立國,懲五代藩鎮(zhèn)之患,而深疑武臣。故當(dāng)其時,士大夫每好為議論以擠之,以王德用、狄青之威名忠勇,而猶跋前躦后。憂讒避謗之不暇,彼其所以馭將者如此。
王夫之:①人主之猜心一動,則文弱之士亦供其忌玩。故非徒王德用、狄青之小有成勞而防之若敵國也。②種氏以外,無一人之可將,中樞之地,無一策之可籌。僅一王德用之擁虛名,而以“貌類藝祖,宅枕乾岡”之邪說搖動之,而不安于位。③懷黃袍加身之疑,以痛抑猛士,僅一王德用、狄青,而猜防百至,夫豈無可恃之才哉?
蔡東藩:此子才過乃父。
歷官年表
任相及宰執(zhí)時期 | |
官職 | 任期 |
檢校太保、簽書樞密院事 | 明道二年四月己未(1033年5月25日)—十月戊午(11月20日) |
樞密副使 | 明道二年十月戊午(1033年11月20日)—景祐二年二月戊辰(1035年3月25日) |
奉國軍節(jié)度使留后、同知樞密院事 | 景祐二年二月戊辰(1035年3月25日)—景祐三年十二月丁卯(1037年1月12日) |
知樞密院事 | 景祐三年十二月丁卯(1037年1月12日)—寶元二年五月壬子(1039年6月16日) |
樞密使、河陽三城節(jié)度使 | 至和元年三月己巳(1054年4月15日)—嘉祐元年十一月辛巳(1056年12月12日) |
(任相及宰執(zhí)時期參考資料)
軼事典故
恫嚇契丹
慶歷二年(1042年),遼朝意圖趁“宋夏戰(zhàn)爭”宋朝元氣大傷時入侵,并遣使前來索要土地。王德用受命出任鄰近遼朝的定州路總管,他到任后,每天訓(xùn)練士卒。一段時日后,士卒都成為可用的軍隊。適逢軍中發(fā)覺有遼朝間諜潛入,有人建議捕殺這些間諜。王德用卻說:“先不急。我有妙計,可以讓這些間諜回去后,把我們的實情報告給契丹國君,所謂百戰(zhàn)百勝,不如不戰(zhàn)而勝!贝稳,王德用下令舉行閱兵儀式,士卒們各個龍騰虎躍,大量準(zhǔn)備馬的草料及軍糧,全軍都照著旗鼓所指的方向,擺出一副行將出兵遠(yuǎn)征的姿態(tài)。遼朝間諜立刻返回復(fù)命,說:“漢兵(宋軍)就要大舉入侵了!贝耸乱啻偈沽似浜蠛妥h(“慶歷增幣”,又稱“重熙增幣”)的達(dá)成。
箭藝超群
王德用擅長射箭,雖然年邁,箭藝仍未退步。一次,他在瑞圣園陪同宋仁宗舉行射禮。仁宗要他射箭,王德用推辭道:“臣年紀(jì)大了,拉不動弓箭了。”仁宗再三諭示,王德用才拿起兩支箭,仍未發(fā)出。仁宗回頭看他,讓王德用一定要射中,他才收起弓箭陳謝,第一箭中的直中靶心,第二次發(fā)箭,又射中靶心。仁宗笑著說:“德用想射中就射中,這怎么能說是年邁體衰呢?”說罷,便賞賜王德用襲衣、金帶。
《畫墁錄》記載其射箭時的方法:“王德用射訣,鋪前腳,坐后腳,兩手要停,不須高弝里,弦外覷帖子。急拽,后手托弓梢!
不懼權(quán)勢
劉太后(章獻(xiàn)明肅皇后)主政時,曾有一位軍士拿著太后的內(nèi)詔,向王德用索求軍官職務(wù)。王德用進(jìn)諫道:“軍人敢于依仗昭命來干預(yù)軍隊制度,以后就無法再整治;況且,軍職不能允許靠求取得到,靠這種方法得到職務(wù)那么軍人一定會大受其害的!碧髨詻Q地要讓王德用授予那個軍人官職,王德用堅決地不接受命令。不久后,太后醒悟,最終聽從了王德用的勸諫。
東京的興國寺東發(fā)生火宅時,鄰近大臣張耆的府第,張耆請求宮中衛(wèi)士幫助保護(hù),王德用并未派遣。
劉太后崩逝后,有司請宮中衛(wèi)士置設(shè)警衛(wèi)(坐甲),王德用說:“沒有因為太后去世而坐甲的慣例!弊詈鬀]有奉詔。
西府菩薩
宰相文彥博、富弼等共同商立儲君時,竟不曾與樞密院商議,時任樞密使的王德用聽聞后,合掌放在額頭上,說:“把這里的一尊菩薩放在什么地方?”有人將此事告訴翰林學(xué)士歐陽修,歐陽修聽后蔑稱道:“老衙官懂得什么?”并上疏誣劾同為武將的樞密副使狄青。
激勵后學(xué)
韓琦與宋祁早年一同被召試中選。當(dāng)時,王德用帶平章事職銜。按例二人應(yīng)該作書向宰執(zhí)道謝,但二人的文章中都是自謙之詞,且內(nèi)容空虛淺薄。王德用說:“我也曾經(jīng)看過程文(科舉時的范例文章或者科場應(yīng)試者進(jìn)呈的文章),的確很是空疏,年輕人更加應(yīng)該學(xué)習(xí)和詢問!钡朔浅2灰詾槿唬纹钫f:“我們這些人見到一個老衙官,是專門納誨(進(jìn)獻(xiàn)善言)的。”后來二人都顯名于世,當(dāng)時王德用已經(jīng)去世,韓琦對宋祁說:“王公雖然是武人,但還有前輩激勵、造就后進(jìn)者的意思!
德用有量
宋仁宗時,有人認(rèn)為王德用威名天下皆知,相貌奇?zhèn)ィ峙虏皇亲龃蟪嫉南嗝。御史中丞孔道輔因此認(rèn)為王德用不再適合執(zhí)掌樞密,仁宗不得不讓王德用外出任職。后來,有人聽說孔道輔死了,把這個消息告訴王德用說:“這是曾經(jīng)陷害你的人,現(xiàn)在死了!蓖醯掠脩n愁凄愴地說道:“孔中丞哪里是陷害我。克闹倚挠脕硎谭顕驮撌沁@樣的,可惜啊,朝廷中沒有一個忠臣了!笔看蠓蛞蚨宸醯掠玫亩攘。
家族成員
輩分 | 關(guān)系 | 姓名 | 簡介 |
---|---|---|---|
家世 | 曾祖 | 王方 | 追贈中書令、蔣國公。 |
祖父 | 王玄 | 追贈中書令、邘國公。 | |
父親 | 王超 | 官至建雄軍節(jié)度使,追贈尚書令、魯國公,謚號武康。 | |
生母 | 朱氏 | 封韓國夫人。 | |
繼母 | 張氏 | 封魯國太夫人。 | |
同輩 | 妹妹 | —— | 嫁鎮(zhèn)戎軍節(jié)度使、太尉葛懷敏。 |
—— | 配偶 | 宋氏 | 武勝軍節(jié)度使延宋渥之女,初封安定郡夫人,后追封榮國公夫人。 |
子輩 | 長子 | 王咸熙 | 官至東頭供奉官,早卒。 |
次子 | 王咸融 | 曾任西京左藏庫使、果州團(tuán)練使。 | |
三子 | 王咸庶 | 官至內(nèi)殿崇班,早卒。 | |
四子 | 王咸英 | 曾任供備庫副使。 | |
五子 | 王咸康 | 曾任內(nèi)殿承制。 | |
女兒四人 | —— | 生平均不詳。 |
(家族成員參考資料)
史料記載
《文忠集·忠武軍節(jié)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武恭王公神道碑銘》
《臨川集·魯國公贈太尉中書令王公行狀》
《隆平集·卷十一》
《東都事略·卷六十二》
《宋史·卷二百七十八·列傳第三十七》
墓址
王德用墓位于河南省新鄭市龍湖鎮(zhèn)荊王村東南300米。其墓地上部分無存,僅存石碑兩通,東西排列。東側(cè)碑刻為宋大中祥符年間所立,碑首、碑身、碑座斷為三截,碑首陰刻篆書“精忠之碑”。西側(cè)碑刻為宋慶歷四年(1044年)立,碑首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