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記載
民國《桐梓縣志》載:“婁殿邦(唐)乾符初,隨楊端平播,分土世襲。婁姓二世祖名珊,與梁姓祖名關,同守斯地,因此得名。俗稱u2018婁珊梁關u2019,時久,訛名婁山關”。
遵義師范學院高級政工師、原院長助理、紀委副書記婁義志撰寫《夜郎邊史話—婁氏入播與夜郎邊的開發(fā)》載:在南詔軍隊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二占播州后,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下詔募勇士,組織軍隊,前往征討。因此就有了播州(今遵義)歷史上楊端應募率婁氏等八姓族人和軍隊征南詔復播州的往事。婁氏入播后,因戰(zhàn)功赦封為夜郎邊副土司侯,世襲其職,永鎮(zhèn)夜郎邊(今貴州遵義北部、重慶東南部),管理歸化司,發(fā)展生產(chǎn),增加人口。
《婁山關名稱的由來》載:咸通十四年(873年),南詔派軍進犯黔南,一路過關斬隘,占領了重慶、綦江、南川等地。南詔曾進犯攻占播州達15年之久,當?shù)厝嗣袷鼙M蹂躪之苦。面對窮兇極惡的南詔入侵,僖宗乾符3年至5年(公元876—880),朝廷即刻向全國發(fā)出詔書,招募將領收復川南、播州。朝廷最后派山西太原府總?cè)謼疃藶槠讲|路軍總領,徐州總?cè)謯涞畎顬楦睂ⅲ蕉显t。婁殿邦之子婁珊,當年20歲,隨父征播為前部先鋒,連續(xù)攻下綦江、九盤子、高巖(黑神埡),黔中安順等地。此后,當?shù)厝嗣褡纺願渖汗,遂將黑神埡改叫婁珊關,后來就演變成現(xiàn)在的婁山關。婁殿邦被敕封為夜郎邊副土司侯,劃婁山關以北至綦江、南川南界的五百里地為其封疆,號婁化里,永為司鎮(zhèn)。婁殿邦受封后,在水壩塘建造土司府衙,告示百姓返回家鄉(xiāng),并招引川、湖、江西及北方漢民進入封地,共同開發(fā)婁化里,人口劇增,中原地區(qū)先進的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技術及發(fā)達的漢文化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迅速得以普及。自此,黔北經(jīng)濟文化進入一個快速發(fā)展的時期。
婁殿邦死后與其妹弟梁宗理(征播先鋒軍師)合葬在離水壩塘15公里的獅溪鎮(zhèn)黑沙壩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