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從古至今,法國學派在小提琴演奏史中一直占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巴黎這個城市,更是許多影響二十世紀不同學派的始祖門所“必學之地”,例如影響俄國學派的韋尼奧夫斯基,美國新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葛拉米安,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教育家弗萊什及至今仍令樂迷懷念的的克萊斯勒,蒂博及埃涅斯柯(Enesco)等大人物,都曾受過這個城市的“洗禮”。
1935年,年僅16歲的奴娃在第一界波蘭韋尼奧夫斯基大賽中打敗群雄,勇奪金牌后,更再次確立法國學派在全世界樂壇的地位,可惜這樣的盛世卻在幾年后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危機,1949年奴娃因為飛機失事的意外而身亡,不到四年的時間(1953年)他的老師蒂博也遭遇同樣的命運,這樣連續(xù)的噩耗對具有數(shù)百年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法國學派來說,實在是非常嚴重的打擊,還好這樣的困境在一位青年才俊的出出現(xiàn),終于又再度重見光明,這位讓法國學派得以延續(xù)下去的小提琴大師就是--克里斯蒂安·費拉斯(Christian Ferras)。
人物生平
1933年的6月17日費拉斯誕生在法國南部的圖葛市(LeTouguet),父親除了經(jīng)營旅館的生意外,本身也是一位拉琴拉得還不錯的音樂愛好者,所以兒子的小提琴教育自然而然就由父親啟蒙,不過費拉斯天賦過人,不到幾個月父親已無法給他上課,便開始幫他找老師,首先他先和夏依耶(MarcelChailley)學習,1941年考進尼斯(Nizza)音樂學院,師事比斯泰西(C.Bistesi),隔年在尼斯當?shù)貥穲F的伴奏下舉行個人首演,1944年以最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緊接著當時只有十一歲的費拉斯馬上遠赴巴黎再度深造,并考入法過音樂院中的首選-巴黎音樂學院,由貝內(nèi)替第(R.Benedetti)收為門徒,并和伊薩依(Ysaye)的學生卡爾維特(Calvet)學習室內(nèi)音。
1946年,費拉斯以十三歲的年紀及超凡人的特殊表現(xiàn),取得小提琴演奏及室內(nèi)樂的“第一獎”,并取得畢業(yè)文憑,這位令許多學子及師長所刮目相看的少年在畢業(yè)后,馬上在巴黎當?shù)豍asdeloup樂團的伴奏下合演貝多芬小提琴協(xié)湊曲,由于首演精湛,立刻在當?shù)貥穳斐赊Z動,第二年獲邀到倫敦為英國Decca唱片公司錄制西班牙作曲家艾利察而德(F.Elizalde)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已發(fā)行成CD,詳閱下集),為費拉斯個人生平的首次錄音,不過演奏事業(yè)蒸蒸日上的盛況并無法滿足自我要求甚嚴的費拉斯,為了再次提升自己的演奏水準,他繼續(xù)拜小提琴大師埃涅斯柯為師,不過拜師的過程一開始并不順利,原因并不是在費拉斯本身的能力,而是當時慕名而來找大師學習的莘莘學子不計其數(shù),加上他年事已高(已超過六十五歲),所以起初的意愿并不高,后來在恩師卡爾維特的極力推薦之下,費拉斯終于完成心愿,成為大師的最后一位關門弟子。
經(jīng)由埃涅斯柯的傾囊相授,使得原本已技術完備的費拉斯得以在音樂的造詣上更上一曾樓,費拉斯自己就曾經(jīng)回憶說:雖然我的技巧養(yǎng)成教育是來自別的老師,但我仍將埃涅斯柯視為是我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老師。由此便可看出師徒二人緊密的關系,1948年費拉斯獲得法國Scheveningen的小提琴比賽的首獎(當時他的師兄曼紐因是評審委員之一),隔年他參加著名的。俨┐筚悾@得首獎重缺的“銀牌獎”,這一戰(zhàn)使得費拉斯的名聲正式躍上國際舞臺,同時在這次大賽的另一樣意外收獲則是認識鋼琴家巴比采特(P.Barbizet,1922-1990,當界鋼琴組的第五名),兩人年紀雖相差十一歲,但卻一拍即合,在往后的歲月中,除了協(xié)奏曲的音樂會之外,巴比采特成為費拉斯唯一的伴奏,兩人合作的時間長達二十年之久,其惺惺相惜的友誼,在琴壇中并不多見。
成就
1950年后費拉斯繼奴娃后成為法國最具代表性的小提琴家,除了先后成為Decca及EMI旗下的音樂家之外,同是開始他全球的演奏生涯,1951年以《貝多芬小提琴協(xié)奏曲》在柏林首次登臺(指揮是貝姆,已發(fā)行CD),美國首演則是在1957年與名指揮家孟許(C.Munch)合作演出《布拉姆斯小提琴協(xié)奏曲》,費拉斯的演奏足跡除了歐美國家之外,更遠至南美洲及亞洲的日本,1959年EMI為他及師兄曼紐因(兼指揮)二人,共同錄制《巴哈d小調(diào)雙小提琴協(xié)奏曲》,兩位埃涅斯柯的愛徒唯一的一次合作,是非常具有歷史意義的錄音。
費拉斯在世界樂壇杰出的表現(xiàn),也在這個時候受到指揮大師卡拉揚的注意,1960年開始費拉斯成為卡拉揚最喜愛的小提琴家并成為柏林愛樂人氣指數(shù)最高的音樂家,為費拉斯一生演奏事業(yè)的另一個顛峰期,在卡拉揚的推薦之下,德過著名的DG唱片公司也為費拉斯灌錄不少張的唱片,除了和卡拉揚與柏林愛樂合作的幾首協(xié)奏曲之外,他與巴比采特這組最佳拍檔也留下不少優(yōu)秀的錄音。
1968年年底在完成數(shù)十首小品集的錄音后,費拉斯就漸退出演奏舞臺,七O年代開始因受身體不適的影響,其錄音及演出活動已無法與昔日相提并論,1975年被母校(巴黎音樂學院)聘任為小提琴教授,三年后(1978)錄制生平最后一次的錄音,曲目則是他從未錄制過的巴哈六首無伴奏奏鳴曲(可惜至今沒見CD發(fā)行),1982年的9月14日,就在他最后一場音樂會的后三個星期后,突然傳來大師猝死的噩耗,消息傳來,無不令樂迷們感到錯愕及不舍,因為當時費拉斯的年紀只有49歲而已,二十世紀的琴壇在此時又折損了一名才華洋溢的世界級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