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43年賣身老怡梨春班當童伶。建國后在廣東潮劇院三團。
1960年到北京中國戲曲學校師資進修班學習結(jié)業(yè)。同年調(diào)節(jié)器汕頭戲曲學校任教師。
1970年安排揭陽 電焊機廠當工人。
1972年調(diào)回汕頭戲曲學校繼續(xù)任教。
1994年退休,F(xiàn)留學生校任教。從藝期間,師承潮劇名武師許陳河等
1959年扮演《戰(zhàn)馬超》的馬超,獲行家和觀眾好評。還扮演過《 時遷偷雞》的時遷、《 武松打占》的武松、《方世玉打擂》的雷老虎等。任戲校武功教師以后,開“腰腿功”、“把子功”“毯子功”、“武行身段”等武功基礎課,編寫有戲曲演員六年制武功科目的畢業(yè)標準和一、二年級的《把子功》、《毯子功》部分教材。
主要成就
在30多年的武功基礎教學中,先后教過21個班級,除潮劇演員外,有漢劇、西秦、正字、白字等演員,比較突出的演員有蔡潤珠林鴻飛、吳殿祥、鄭振銳、陳海珍等。其武功技巧在雙疊桌上下腰撲虎、落地翻前橋踢雙槍、翻筋斗過城墻、出場翻上桌、快步反腰三圈半及30多個前橋及打出手等,都達到一定高難度,為“文革”前潮劇界前所未有。導演長短武打戲20多個,主要有《盜仙草》、《女搜宮》、《扈家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