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生平
穿石無聲靜水深流
同許許多多在書法道路上行走的人一樣,他也是自幼喜愛書法,并孜孜已求,朝臨暮寫,陶醉其中。但他又有與許多人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由于忙于工作業(yè)務和生活瑣事,竟將心愛的湖筆徽墨閑置高閣,塵封了10年。畢竟其骨子里對書法的執(zhí)著,丟不掉,放不下。伴隨著新世紀到來的一縷曙光,他又“重操舊業(yè)”開始了他的第二征程。
韓建軍,別暑趙都墨客,冷月齋,穿石齋主,畢,并獲得書法專業(yè)一等獎,多件作品在全國、省市大賽中入展、獲獎,有的還被美國,西班牙等國的友人或博物館收藏。
盡管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建軍還是以謙遜平和的心態(tài)和睿智的眼光審視著書學軌跡。他在不斷的總結中發(fā)現(xiàn):藝術之路沒有捷徑,但必須找準方向;藝術之路沒有止境,但必須棄而不舍。前人“取其上得其中,取其中的其下,取齊下得其下下”的古訓讓他覺悟,“根植傳統(tǒng),取法乎上,厚積薄發(fā)”才是他撬開藝術大門的最佳支點。他的隸書從厚重古拙,樸茂沉穩(wěn)的漢代《張遷碑》入手,兼習《禮器碑》、《曹全碑》。在結體上左右顧盼,大小穿插,用筆上方圓兼?zhèn),虛實相兼,耐人尋味。他的行草書以王羲之《蘭亭序》為起點,加之以宋代米芾《蜀素帖》,更使他作品上升了一個新臺階。丁亥正月的一天,眾書友小聚。席間,大家品讀起建軍件件新作,無不為其進步之大、之快而叫好。
“書學有路勤為徑”,建軍在藝術發(fā)展的邁進中,深深領會著這句話的精神實質,且在日常的厲練中踐行著。由于條件所限,他只能是全天工作結束后,在辦公室里靜靜的展開字帖,鋪開紙張,調好墨汁,與古人對話,與大師交流,聆聽先賢的教誨,感悟藝術的弦音。寒來暑往,披星戴月,廢寢忘食。每當他饑腸轆轆疲憊不堪,伴著皎月望家趕的時候,寂寞、艱辛、慰籍之感時時涌上心頭,故而以“冷月齋”記之。即使在病床上,他也要看讀帖,以指代筆,心摹手追,家人朋友無不為之欽佩。他曾說:要麼不做,做就做好。
外界評價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堅定了信念的建軍,對藝術追求更加執(zhí)著。近幾年的業(yè)余時間大都用在學習、交流、研究以及字外功的練習上,遇到好的展覽他是從不放過。年前數(shù)九寒天,聞訊著名軍旅書法家張繼的展覽在鄭州舉辦,他二話不說,背起包,連夜坐火車趕去參觀。建軍為人豁達爽快,待朋友誠實熱情,且非常有才,他的攝影技術也很了的,常常身背相機義務為書友們拍片,設計作品,并在網上進行推廣宣傳,深得大家稱贊。
建軍正用他自己的筆墨之舟,游弋于書法藝術的海洋里,用自己的腳步丈量著通往藝術殿堂每一段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