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喬治·邊沁(英文:George Bentham)(1800年9月22日-1884年9月10日)是英國 植物學家。
邊沁出生于樸次茅斯附近的斯托克鎮(zhèn),他的父親是一位造船工程師,他從來也沒有接受過正式學校教育,但由于從小隨父親在國外工作,7歲時就會說法語、德語、俄語和瑞典語,后來在法國又學習了數(shù)學和希伯來語。后來他看到了德堪多的著作《法國植物》,開始對鑒定植物品種感興趣,開始鑒別身邊的植物,1823年,他到了倫敦,認識了一批植物學家,1831年他父親去世,第二年他伯父去世,都給他留下一筆豐厚的遺產(chǎn),他可以獨立去做自己感興趣的工作。
從1863年但1874年,他逐漸地接受了達爾文的物種進化理論,他寫到:“15年的時間已經(jīng)足夠確定一種理論,影響到植物系統(tǒng)……不斷地熟悉達爾文的方式,不同的生存環(huán)境會產(chǎn)生新的品種。他改變了過去以形象分類的方式,確定了系統(tǒng)分類法,“我們不能以一個單一品種就確定一個種的形象或一個屬的形象,一個所謂典型種只能是它本身的形象!
他到比利牛斯山區(qū)考察后,出版了第一部著作《比利牛斯和下朗格道當?shù)刂参锓诸悺罚ò屠瑁?826年)。1830年-1834年,他訪問了歐洲幾個重要標本館,1836年,他出版了《唇形科植物屬和種》。1837年冬季,他在維也納博物館的年報上發(fā)表了《豆科植物屬評論》。1842年,他定居赫里福德郡,幫助他的朋友德堪多編著著名的《植物界自然系統(tǒng)概論》。
1854年,他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無力維系龐大的標本和圖書收藏,將其捐給政府,但政府要組織一個基金維持在皇家植物園的研究,1855年,他移居倫敦,在植物園一周五天工作,直到去世。
1857年,英國政府制定一個用英語描述殖民地土生植物的規(guī)劃,邊沁于1861年寫出第一部《香港植物》,包括很少人知道的香港巴豆,接著于1863年-1878年寫出7卷本的《澳大利亞植物》,從1862年-1883年他寫出了最長的著作《植物分屬》,,從1853年-1858年,他寫出了最著名的著作《不列顛植物手冊》,多次再版,被學生們用了將近一個世紀。
1859年,他被英國皇家學會授予皇家獎?wù)拢?862年被選為皇家學會會員,1878年被授予圣米迦勒及圣喬治勛章,1879年,被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皇家學會授予克拉克獎?wù)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