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甲申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自縊,明朝宗室在各地自立為王,起兵反抗。當(dāng)時福王立于南京,仍讓彭遇颽做浙江巡按。后來,南京被清兵攻陷,唐王又立于福建,授彭遇颽為中丞都御史,兼理漳州道。唐王起事失敗以后,他仍然留在漳州,堅持了三年。
至清順治四年(1647年),明朝宗室魯王又起兵于長垣,當(dāng)時反清浪潮風(fēng)起云涌,郡縣紛紛響應(yīng),彭遇颽乘反清之風(fēng),接連攻取了27個縣以此響應(yīng)魯王,當(dāng)時清豫王在南都聞訊后,感嘆道:“遇颽真是人杰!”桂王又在肇慶自立后,從遙遠的廣東授他為粵布政使。魯王留他仍署漳州事。這時清兵向南進軍,諸城大部分淪陷,只有彭遇颽鎮(zhèn)守的漳浦等三城沒有被攻下。
順治六年(1649年),桂王任命他為福建布政使,降清的吳三桂派遣使者去招撫他,彭遇颽大怒斬殺來使,以示決絕。這年十二月,清又派出招撫使臣到福建,明所設(shè)巡撫呈遞投城書時,彭遇颽誓死不降,結(jié)果被清軍拘捕,自殺而死。清政府追贈謚號文莊,葬于福建。
康熙十一年,才由其孫彭梓將靈柩遷葬于沂州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