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瑪麗·金斯利在倫敦長大,從小閱讀了她父親藏書房中的許多游記,懷有遠游四方的雄心壯志。由于她的雙親都成了病殘者,好多年她根本不能出外旅行,不得不呆在家里照料他們。
當父母去世后,瑪麗·金斯利抓緊時間籌劃她第一次去西非的旅行。1893年~1894年,她在剛果河附近一帶花了5個月來觀察非洲的風(fēng)俗習(xí)慣。
她的第二次旅行開始于1894年12月,比上一次更為驚險。她在加蓬海岸登陸,并且乘獨木舟沿奧果上行。
瑪麗·金斯利是一位非凡的探險家,不僅因為她是一個女子,而且還因為她對所遇到的所有人都表示出友好和理解的態(tài)度。
瑪麗·金斯利似乎毫無所懼。她在這個會吃人肉的芳族人區(qū)域里自由來往,并以易貨方式與他們做生意。她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驗來證明她的信念:如果歐洲人對非洲人友好,他們就不必害怕非洲人。
經(jīng)過幾個月的艱苦旅行,包括沿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路線攀登4195米高的大喀麥隆山,瑪麗·金斯利終于在1895年10月回到了倫敦。
瑪麗·金斯利第三次去西非探險的計劃,因南非爆發(fā)了與布爾人的戰(zhàn)爭而停頓下來。她前往南非去護理布爾人戰(zhàn)俘,但得了熱癥,于1900年6月3日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