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姓名:賀逢圣
性別:男
出生年月:1585年
國籍:中國
時代:明末
籍貫:明湖廣江夏(今湖北武漢)人
民族:漢族
身份:政治人物
生平
賀逢圣自幼家貧,為諸生時,與熊廷弼齊名,同受教于督學(xué)熊尚文。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賀逢圣中舉人,此后數(shù)次會試落榜,直到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終于中式一甲第二名進士(榜眼),授翰林院編修。
天啟年間,升洗馬。天啟二年(1622),任會試分校官,拔取華允誠。因不依附權(quán)閹魏忠賢,于天啟七年(1627年)被削籍為民。崇禎初復(fù)職,歷升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禮部尚書。崇禎九年(1636年)六月,任東閣大學(xué)士,加太子太保銜,改文淵閣。二年后,致仕。
崇禎十四年(1641年)再度入閣,后因與首輔周延儒不合,以病致仕歸鄉(xiāng)。崇禎帝并賜金和蟒衣一襲。
崇禎十六年(1643年),張獻忠攻破武昌,賀逢圣身著御賜冠履蟒衣來到楚王府,欲與楚王同死。但王府已被占據(jù),楚王也不知所終。賀逢圣被農(nóng)民軍抓獲,寧死不屈,遂投入墩子湖遇難。福王時,追贈賀逢圣少傅,謚文忠。《明史》有傳。
?
明史記載
賀逢圣,字克繇,江夏人。與熊廷弼少同里輳幌嗄。为轴扂,同受知釉溄学腥O形。尚文并奇二生,曰:“腥O,干将、莫邪也>弲橔,夏忽棦商琏也。”举又O紜<移,就应硥︱v。万历四十四妮彫碘Q緣詼,收姴林编修?/p>
天啟間,為洗馬。當(dāng)是時,廷弼已再起經(jīng)略遼東矣。廣寧之?dāng)。l(xiāng)官將揭白廷弼之冤,意逢圣且沮之。逢圣作色曰:“此乃國家大事,吾安敢小嫌介介,不以明!”即具草上之。湖廣建魏忠賢生祠,忠賢聞上梁文出逢圣手,大喜,即日詣逢圣。逢圣曰:“誤,借銜陋習(xí)耳。”忠賢咈然去。翌日削逢圣籍。
莊烈帝即位,復(fù)官,連進秩。九年六月,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入閣輔政,加太子太保,改文淵閣。十一年致政。十四年再入閣。明年再致政。
逢圣為人廉靜,束修砥行。帝頗事操切,逢圣終無所匡言。其再與周延儒同召,帝待之不如延儒。及予告,宴餞便殿,賜金,賜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瀾動容焉。
是時,湖廣賊大擾。明年春,張獻忠連陷蘄、黃,逼江夏。有大冶人尹如翁,逢圣門生,走三百里,持一僧帽、一袈裟來貽逢圣。逢圣反其衣曰:“子第去,毋憂我!比缥倘。五月,壬戌晦,賊陷武昌,執(zhí)逢圣,叱曰:“我朝廷大臣,若曹敢無禮!”賊麾使去,遂投墩子湖死也。賊來自夏,去以秋云。大吏望衍而祭,有神夢于湖之人,“我守賀相殊苦,汝受而視之,有黑子在其左手,其征是!庇X而異之,俟于湖,赫然而尸出,驗之果是,蓋沉之百有七十日,面如生。以冬十一月壬子殮,大吏揮淚而葬之。
初,城之陷也,逢圣載家人以其?句?鹿出墩子,鑿其?氐艡,皆溺。賀氏死者,妻危氏,子覲明,子婦曾氏、陳氏,孫三人,次子光明自他所來,凡二十余人。福王時,贈少傅,謚文忠,祭葬廕子如制。
如翁去,歸大冶。大冶城破,其慷慨而死者,如翁也。
其后有傅冠。冠,字元甫,進賢人。祖炯,南京刑部尚書。天啟二年,冠舉進士第二,授翰林編修。崇禎十年秋,由禮部右侍郎拜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性簡易,有章奏發(fā)自御前,冠以為揭帖,援筆判其上。既知誤,惶恐引罪,帝即放歸。唐王時,命以原官督師江西。嗜酒,或劾之,乃致仕。大清下江西,冠走匿門人泰寧汪亨龍家。亨龍執(zhí)而獻之有司,殺之汀州,血漬地,久而猶鮮。
賀姓起源
1、出自姜姓,是為避帝王名諱所改的姓氏。春秋時,齊桓公(姜姓)有個孫子叫公孫慶克,他的兒子慶封以父名命氏,稱為慶氏。慶封在齊靈公時任大夫,在莊公時與崔杼曾為上卿,執(zhí)掌國政。后兩人再升為左右相國。因崔杼家內(nèi)發(fā)生內(nèi)亂,慶封以弒君罪滅掉崔氏,獨霸朝政。于是慶封把政事交給兒子慶舍處理,自己只管吃喝玩樂,引起了朝上朝下對慶氏的不滿,后慶封的親信盧蒲癸和王何,趁慶封外出之機,殺死了慶舍,慶封見勢不妙,便逃到了吳國。吳王噶朱方封給慶封,慶氏宗族聞訊趕來相聚,從此,慶氏比在齊國時還要富裕。至西漢末,子孫徙會稽山陰,東漢時傳至慶儀為汝陰令,其曾孫慶純官拜侍中,為避漢安帝的父親劉慶的名諱,“慶”字改為同義的“賀”字。慶純改為賀純。史稱賀姓正宗。是為江蘇賀氏。
2、出自他族改姓。據(jù)《魏書。官氏志》等所載,南北朝時后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實行漢化,將鮮卑族復(fù)姓賀蘭氏、賀拔氏、賀狄氏、賀賴氏、賀敦氏皆改為漢字單姓賀氏。是為河南賀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