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于一爽,1984年生于北京,于一爽,作家、媒體人。她出過兩本書,結過一次婚,喝過很多酒,做過傳媒,水瓶座,問奇怪的問題,愛信仰中“懷疑”的部分。
作品
結集成書:《一切堅固的都煙消云散》。《一切堅固的都煙消云散》這本小說集,應該是認識我老公之后寫的,從2011年年底到2013年年底,差不多兩年。《頭等艙》,《倆人》,《看電視》,《自行車》,《打炮》,《同學聚會》,《釣魚島》和《地三鮮蓋飯》,《動物園》,《酒店》,《長頸鹿》《云像沒有犄角和尾巴瘸了腿的長頸鹿》,《三里屯》,《馬桶墊》,《每個混蛋都很悲傷》。
創(chuàng)作思路
雖然沒有人說虛構是判斷小說好和不好的標準,但是我覺得虛構還是很重要。然后有一個詞我覺得被廣告界用壞了——創(chuàng)意,我覺得小說里還是需要很多創(chuàng)意的。這是韓東跟我說的。如果說有什么東西是來自于現(xiàn)實生活,可能有時候只是一個點,比如有一篇,一個女的很喜歡一個男的,但她最后見了這個男的老婆跟他說,你不要離婚,因為她覺得他老婆也配得到愛情,只有這一句話,來自于我生活中,我真的跟一個男的說過,可是前前后后連接起來的差不多一萬字的小說,好像都為了到達這句話編的吧。
人物評價
張定浩評論一爽小說頭一句“我喜歡她小說里一種輕的東西”。“輕”是卡爾維諾《未來千年文學啟示錄》提出的跟“重”相對的同樣高明的藝術,是一種“靈悟美”。我愿意理解一爽是屬于中國的80后城市現(xiàn)代派,就像她小說封面的那句總結:“我不會構造故事,而是順其自然,不是我在寫故事,是故事本身就那樣,我只是復述出來。人物也是,里面的人物不那么掙扎糾結,好像生活隨便怎樣他們照樣那樣,沒有憤怒也沒有好奇”。
作家曹寇這樣評價于一爽:“她是我見過的最為真誠同時又讓我難以捉摸的女作家。”“難以捉摸”或許是于一爽留給人的深刻印象之一。這個印象既體現(xiàn)在她日常的那些閃爍著智慧與歧義的微博中,同時也體現(xiàn)在她的小說里。這位從“寫博客”開始寫作道路、“沒有任何鄉(xiāng)村體驗”的都市作家,文字卻呈現(xiàn)出某種傳統(tǒng)的溫厚質地。她的寫作似乎輕易地就濾去了時代的浮華,直抵城市人的內心褶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