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
在安徽寧國縣大王村與日軍作戰(zhàn)負傷,出院后調到第四軍,軍長張德能。1943年在軍部搜索連任中尉排長,在軍部諜報隊任上尉諜報員,去江西宜黃縣偵察日軍陣地時負傷。1944年出院后,調到青年軍二0二師,師長羅澤凱、團長孫金銘,時任戰(zhàn)斗防御炮連上尉連長。老人參加過長沙四次大會戰(zhàn),負輕重傷三次。1945年,日軍投降后,蔣經國委派到胡宗南新十七旅,任旅部上尉參謀,旅長王作棟、團長畢鐵橋。據(jù)其自述:由于屢立戰(zhàn)功,獲得抗日勝利紀念章和梅花獎章,最后官至少將。
疑點
- 黃埔軍校第十八期入學時間為1941年,但在學員名單中未見“李昭東”、“李振聲”甚至“河北通縣”的內容。根據(jù)李昭東的記憶,1937年他入伍參加淞滬會戰(zhàn)時就擔任重機槍連班長。然而當時國民黨軍隊武器匱乏,重機槍這類重武器的操作人員都會選擇經驗相對豐富的老兵擔任,班長更是肩負管理一挺重機槍的全部重任,而剛剛入伍的新兵就擔當如此職位,顯然極不合理。國民黨軍隊中,符合“17旅”、“王作棟”的,只有國民黨軍第38軍17師,但原第38軍17師1946年7月起義,李昭東卻在國民黨軍隊中服役至1949年,起義后國民黨重建17師,整編為第38師17旅,因此在1946年以前無17旅這一編制的部隊。國民黨國防部頒布的《陸?哲妱踪p條例》中并無“梅花勛章”。國府飾有梅花的勛章是復興榮譽勛章,但這一勛章是授予功勛飛行員的,李昭東絕無可能獲得?赡苁抢钫褨|獲得了云南省政府頒發(fā)的梅花獎章。但這類獎章只在云南本地的滇軍部隊中頒發(fā),隸屬于中央軍的李昭東顯然無此殊榮。至于他的少將身份,報道里也沒有任何確定的消息。在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授予將軍軍銜的全名錄里面,也沒有“李昭東”或“李振聲”的名字。但從1945年的上尉到1949年的少將,歷經少校、中校、上校、少將四級晉升僅僅耗時不到四年,這種速度,即使用“坐火箭”來形容也毫不夸張——除非他的少將來源于另一種奇特的方式: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