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張崧(1697~1758)字洛赤,號鐘峰,午極鎮(zhèn)澤上村人。自幼聰明好學,“甫弱冠即巋然成立,文名甲東海”。清雍正四年(1726年)中舉,翌年明通榜。后屢試不第,遂肆力于學。訪文登于秋溟家中藏書數(shù)萬卷,便寓居其家11年,將藏書研讀殆盡。雍正十一年,寧海知州張?仰其才,聘其為瀛洲書院山長,所授弟子,多為名士。此期間先后有《眼學堂詩集》(一卷)、《山蠶譜》(二卷)、《向若新稿》(一卷)、《幼海風土辯證》(十四卷)、《旅食賢已錄》(五卷)、《修志管見》等著作問世。乾隆二十年(1755年),出任河南滑縣知縣。上任伊始,遇邑人徭役沉重,他革除舊規(guī),將徭役減少一半,原多收銀兩,悉還百姓,因而深得民心。后值江南賑災,滑縣碾谷萬石,一日而集,崧親往運發(fā)。翌年又值滑縣特大水災,未及奏報,率先捐俸施粥,以延旦夕。待賑災款下,又親自籌劃,并倡議勸捐,救濟災民。乾隆二十三年勤卒于官。靈柩返里時,滑縣士民設帳沿路相送至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