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林大澤西部礦業(yè)公司副總裁、青海省科協副主席、中國創(chuàng)造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非金屬礦工業(yè)協會副理事長。
研究員,博士后合作導師,80.08-84.07 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大學,地雷爆破專業(yè),獲得工學學士學位;86.08-89.03 冶金部安全環(huán)保研究院,碩士研究生,安全技術及工程專業(yè),獲得工學碩士學位;94.03-96.07 ,北京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爆炸理論及應用專業(yè),獲得工學博士學位;97.06-99.11 北京科技大學,博士后 ,礦業(yè)工程博士后流動站。先后在北京軍區(qū)、冶金部安全環(huán)保研究院、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和西南科技大學等單位工作,擔任過工程師、講師、副教授和教授。2003年6月起,先后擔任西部礦業(yè)公司科技顧問、技術總監(jiān)、總工程師和副總裁等職。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為中組部、科技部“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先后榮獲“全國杰出專業(yè)技術人才”、“全國優(yōu)秀博士后”、“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8~2009全國“講理想、比貢獻” 活動科技標兵、“2007中國十大科技英才” 、“2007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 、“第四屆中國科協西部開發(fā)突出貢獻獎”、“2007青海省重大科技貢獻獎”、 “第五屆中國創(chuàng)造學會創(chuàng)造成果獎”、“第二屆發(fā)明創(chuàng)業(yè)獎”及2005和2006青海“全省科技工作先進個人”稱號,為“青海省首批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學科帶頭人”,青海省首批"人才小高地"領軍人物,現兼任青海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副會長、創(chuàng)新方法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常務理事和中國職業(yè)安全健康協會常務理事等,并擔任喀斯特環(huán)境與地質災害防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等職。先后主持完成了30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課題;承擔完成了30多項重要工程項目的技術設計和應用研究工作;公開發(fā)表學術論文80多篇;正式出版著作及教材8部;獲得各種科技獎勵和榮譽40多次,其中,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7次;申請專利16項,其中,發(fā)明專利15項。
在科研方面做出的重要貢獻有:(1)1992年主持的“DD-1型大爆破專用電延期雷管”,可延期60段,填補了國內空白,作為關鍵技術,成功地應用到世界最大規(guī)模——珠海大爆破工程(1.2萬噸炸藥)。全國第五屆爆破學術年會總報告指出:該技術對毫秒爆破技術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隨后該成果相繼應用到多個重大工程,均獲得了成功;(2)1998年主持完成的“條形藥包端部效應和最佳空腔比的理論及應用研究”成功地應用到中央最大的援藏項目—西藏滿拉水電樞紐工程;還成功地應用到青藏鐵路建設之中;(3)2004年負責完成了國家攻關項目“電位調控浮選新技術在錫鐵山鉛鋅礦的應用”,并建立了世界第一條高原電位調控浮選新技術生產示范線,實現了減少藥劑消耗,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選別指標。
在科研管理方面的主要貢獻有:(1)負責創(chuàng)建了青海省首家博士后工作站—西部礦業(y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青海省唯一);(2)負責創(chuàng)建了西部礦業(yè)國家級企業(yè)技術中心(目前青海省唯一);(3)負責創(chuàng)建了西部礦業(y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