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姚南仲(729—803) ,華州下圭人。唐代官員。 唐朝干元年(758)初,姚南仲經(jīng)科舉,登進士第后授太子校書,歷任高陵、昭應、萬年等縣縣尉。后遷任右拾遺,轉(zhuǎn)右補闕。
后任命姚南仲為尚書右仆。姚南仲擔任此職直至貞元十九(803)年在位去世,年七十四歲。朝廷贈姚南仲太子太保,謚:貞。
相關(guān)事跡
大歷十三年(778),唐代宗的貞懿皇后獨孤氏去世,代宗李豫極度傷心,痛惜不已。為了紀念貞懿皇后,代宗便下詔令于都城附近建造貞懿皇后的陵墓。便早晚可以望見于眼中。
這一決定遭到不少人的置疑,姚南仲便上書疏諫,其引古論今,曉陳利害,表述得合情合理。代宗李豫覺得他反對此議的意見正確,于是準奏,并嘉獎了南仲,賜緋魚袋,特別加封五品之職,宣付史館。
姚南仲與宰相常袞善友,交情很深。在宰相被陷害貶職之后,南仲也被下放出任海鹽縣縣令。姚南仲經(jīng)浙江東、西道觀察使韓混薦為推官,奏授殿中侍御史,內(nèi)供奉,充支使。后詔還京都,歷任左司兵部員外,轉(zhuǎn)任郎中,升任御察中丞、給事中、同州刺史、陜虢觀察使等職。
貞元十五年(799),姚南仲代李復為鄭滑節(jié)庶使,監(jiān)軍薜盈珍恃權(quán)乘勢奪軍權(quán),南仲成為他的阻礙,以致多次遭到薜盈珍的誣陷讒毀。因此,代宗李豫對姚南仲懷疑很深。
貞元十六年(800),薜盈珍派小使程務盈帶表書進京,誣告陷害姚南仲。恰好南仲的裨將曹文洽也入京奏事,曹文洽知道了這件事,很是憤怒。于是就日夜兼程,快馬加鞭追趕上程務盈,終于在長樂驛站追上了程務盈,并于當晚與程務盈同宿過夜。曹文恰在半夜中殺死了程務盈,將程務盈所帶的薜盈珍的表書投入廁所糞池內(nèi),然后自殺身亡。第二天,驛站人員打理雜務,推開房門,發(fā)現(xiàn)血流滿地,曹文洽身邊有兩份遺書,一份內(nèi)容告知姚南仲,講述自己殺死薜盈珍使者程務盈的動機和原因,另一書替姚南仲伸冤正義。
此事轟動一時,傳入朝廷,德宗帝非常驚駭。姚南仲考慮此事件的影響,便請愿回京朝見皇上。
德宗李適問姚南仲:“薜盈珍擾亂軍政嗎?”姚南仲回答:“薜盈珍不擾亂軍政,臣……”德宗聽了姚南仲的奏述,已知其中原由,只是在座上久久沉默不語。
新唐書姚南仲傳
姚南仲,華州下邽人。干元初,擢制科,授太子校書。遷累右補闕。大歷十年,獨孤皇后崩 ,代宗悼痛,詔近城為陵,以朝夕臨望。南仲上疏曰:“臣聞人臣宅于家,帝王宅于國。長安乃祖宗所宅,其可興鑿建陵其側(cè)乎?夫葬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見也。今西近宮闕,南迫大道。使近而可視,歿而復生,雖宮以待之可也。如令骨肉歸土,魂無不之,雖欲自近,了復何益?且王者必據(jù)高明,燭幽隱,先皇所以因龍首而建望春也。今起陵目前,心一感傷,累日不能平。且匹夫向隅,滿堂不樂,況萬乘乎,天下謂何?陛下謚后以貞懿,而終以褻近,臣竊惑焉。今國人皆曰后陵在邇,陛下將日省而時望焉,斯有損圣德,無益先后,欲寵反辱,惟陛下孰計!笔枳,帝嘉納,進五品階以酬讜言。
坐善宰相常袞,出為海鹽令。浙西觀察使韓滉表為推官,擢殿中侍御史內(nèi)供奉。召還,四遷為御史中丞,改給事中、陜虢觀察使。拜義成節(jié)度使。監(jiān)軍薛盈珍恃權(quán)橈政,不能逞,因毀南仲于朝,德宗惑之。俄遣小使程務盈誣表以罪。會南仲裨將曹文洽入奏,知其語,則晨夜追至長樂驛,及之,與同舍,夜殺務盈,投其誣于廁。為二書,一抵南仲,一治南仲冤,且自言殺務盈狀,乃自殺。驛吏以聞,帝駭異。南仲不自安,固請入朝。帝勞曰:“盈珍橈卿政邪?”曰:“不橈臣政,臣隳陛下法耳。如盈珍輩,所在有之,雖使羊、杜復生,撫百姓,御三軍,必不能成愷悌之化而正師律也!钡勰。乃授尚書右仆射。貞元十九年卒,年七十五,贈太子太保,謚曰貞。
初,崔位、馬少微者,俱在南仲幕府。盈珍之譖也,出位為遂州別駕。東川觀察使王叔邕希旨奏位,殺之。復出少微補外,使宦官護送,度江,投之水云。
舊唐書姚南仲傳
姚南仲,華州下邽人。乾元初,制科登第,授太子校書,歷高陵、昭應、萬年三縣尉。遷右拾遺,轉(zhuǎn)右補闕。大歷十三年,貞懿皇后獨孤氏崩,代宗悼惜不已,令于近城為陵墓,冀朝夕臨望于目前。南仲上疏諫曰:
伏聞貞懿皇后今于城東章敬寺北以起陵廟,臣不知有司之請乎,陛下之意乎,陰陽家流希旨乎?臣愚以為非所宜也。謹具疏陳論,伏愿暫留天睠而省察焉。
臣聞人臣宅于家,君上宅于國。長安城,是陛下皇居也,其可穿鑿興動,建陵墓于其側(cè)乎?此非宜一也。
夫葬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見也。是以古帝前王葬后妃,莫不憑丘原,遠郊郭。今則西臨宮闕,南迫康莊,若使近而可見,死而復生,雖在西宮待之可也。如骨肉歸土,魂無不之,章敬之北,竟何所益?視之兆庶,則彰溺愛;垂之萬代,則累明德,此非所宜二也。
夫帝王者,居高明,燭幽滯。先皇所以因龍首建望春,蓋為此也。今若起陵目前,動傷宸慮,天心一傷,數(shù)日不平。且匹夫向隅,滿堂為之不樂;萬乘不樂,人其可歡心乎?又暇日起歌,動鐘于內(nèi),此地皆聞,此非宜三也。
伏以貞懿皇后,坤德合天,母慈逮下,陛下以切軫旒扆,久俟蓍龜。始謚之以貞懿,終待之以褻近,臣竊惑焉,非所以稱述后德,光被下泉也。今國人皆曰:“貞懿皇后之陵邇于城下者,主上將日省而時望焉!彼褂袚p于圣德,無益于貞懿。將欲寵之,而反辱之,此非宜四也。
凡此數(shù)事,實玷大猷,天下咸知,伏惟陛下熟計而取其長也。陛下方將偃武靖人,一誤于此,其傷實多。臣恐君子是非,史官褒貶,大明忽虧于掩蝕,至德翻后于堯、舜,不其惜哉!今指日尚遙,改卜何害?抑皇情之殊眷,成貞懿之美號。
疏奏,帝甚嘉之,賜緋魚袋,特加五品階,宣付史館。
與宰相常袞善,袞貶官,南仲坐出為海鹽縣令。浙江東、西道觀察使韓滉辟為推官,奏授殿中侍御史、內(nèi)供奉,充支使。尋征還,歷左司兵部員外,轉(zhuǎn)郎中,遷御史中丞、給事中、同州刺史、陜虢觀察使。
貞元十五年,代李復為鄭滑節(jié)度使。監(jiān)軍薛盈珍恃勢奪軍政,南仲數(shù)為盈珍讒毀,德宗頗疑之。十六年,盈珍遣小使程務盈馳驛奉表,誣奏南仲陰事。南仲裨將曹文洽亦入奏事京師,伺知盈珍表中語。文洽私懷憤怒,遂晨夜兼道追務盈,至長樂驛及之,與同舍宿;中夜殺務盈,沉盈珍表于廁中,乃自殺。日旰,驛吏辟門,見血流涂地,旁得文洽二緘,一告于南仲,一表理南仲之冤,且陳首殺務盈。上聞其事,頗駭異之。南仲慮釁深,遂乞入朝。德宗曰:“盈珍擾軍政耶?”南仲對曰:“勇珍不擾軍政,臣自隳陛下法耳。如盈珍輩所在有之,雖羊、杜復生,撫百姓,御三軍,必不能成愷悌父母之政,師律善陣之制矣。”上默然久之。授尚書右仆射。貞元十九年七月,終于位,年七十四,贈太子太保,謚曰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