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藝經(jīng)歷
巴里·?藙诘拢˙arry Ackroyd),男,著名電影攝影師,生于1954年5月12日 ,英國曼徹斯特。長期和英國導演肯·羅奇合作,先后擔任多部電影如《風吹稻浪》的攝影。2009年擔任《拆彈部隊》的攝影。
晃動、顫抖的鏡頭語言讓人膽顫心驚。無論《拆彈部隊》的票房如何,巴里·?藙诘碌臄z影絕對讓這部影片更加緊張、更加具有現(xiàn)場感。再來回顧一下影片開篇的8分鐘拆彈歷程:這里有細節(jié)、有場面、有氣氛渲染,還有情感的催化;長鏡頭、廣角鏡頭和特寫鏡頭輪番轟炸我們的視覺。一些鏡頭真實到了臨界點,讓我們無法忍受!斑@就是我們在巴格達體驗到的現(xiàn)實”,畢格羅說:“在那里,我們同時體察著微觀的事件和宏觀的政治氣候。不管是細節(jié)還是大環(huán)境,我們都能看到、感受到!庇捌玫搅藠W斯卡的認可,當然,這是它應得的。
出人意料的,?藙诘率褂贸16mm的機器拍攝了《拆彈部隊》。四臺攝影機在片場一共紀錄下上百萬英尺長的膠片;同時他還使用了一臺Phantom的高清攝影機拍攝一些高速攝影的畫面。?藙诘抡f:“我希望這些各種維度的鏡頭能給畢格羅充足的素材,好讓她制作出一部紀錄片風格的電影來。不過這些素材最終呈現(xiàn)出來的鏡頭還是太華美了!彼捅A_·格林格拉斯合作的《顫栗航班93》的每一格膠片上都展露出焦慮的情緒;在同樣是格林格拉斯的《綠色地帶》中,?藙诘乱粯幼層^眾坐立不安。
按照?藙诘伦约旱恼f辭,這個曾經(jīng)的紀錄片工作者經(jīng)常會在影片中“政治性地看問題”。如果你想拍攝一部堅硬的、毫不妥協(xié)的有關(guān)英國政治和歷史的影片,?藙诘率悄愕牟欢x!拔液涂稀ち_奇一起工作了超過了二十年。因為我們的觀點都彼此相若。那些偉大的電影,在某種程度上都會有政治性的主題。”
?藙诘滤臄z的肯·羅奇電影絕不僅是那種發(fā)生在城市里的故事,還有很多發(fā)生在愛爾蘭野外的故事,比如《風吹麥浪》,比如《土地與自由》!讹L吹麥浪》之所以能拿到金棕櫚獎,有一部分功勞要記到?藙诘碌念^上,如果沒有那些壯闊的影像,相信這部電影的效果也會被打上折扣。他們到現(xiàn)在為止已經(jīng)合作了11次,最后一部影片就是那部帶有苦澀微笑的《尋找埃里克》。目前,?藙诘抡谡歧R拉爾夫·費因斯的導演處女作《科里奧蘭納斯》,猜想這會是一個莎翁版的《拆彈部隊》。
2018年11月9日,擔任攝影師的電影《法外之王》在美國上映。
電影作品
上映時間 | 劇名 | 導演 | 合作演員 | 職務 |
---|---|---|---|---|
2018年11月9日 | 法外之王 | 大衛(wèi)·馬肯茲 | 克里斯·派恩 | 攝影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