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記載
倭之躪蘇、松也,起嘉靖三十二年,訖三十九年,其間為巡撫者十人。安福彭黯,遷南京工部尚書。畏賊,不俟代去,下獄除名。黃岡方任、上虞陳洙皆未抵任。任丁憂,洙以才不足任別用。而代以鄞人屠大山,使提督軍務(wù)。蘇、松巡撫之兼督軍務(wù),自大山始。閱半歲,以疾免。尋坐失事下詔獄,為民。
人物簡介
屠大山(1500—1579),明代大臣,鄞(今浙江寧波)人。嘉靖年間登進士第,知四川合州,累遷川湖總督。后改任南京兵部侍郎,應(yīng)天巡撫、兼提督軍務(wù),“蘇、松巡撫之兼督軍務(wù),自大山始”。參與抗擊倭寇,因軍事失利而遭罷黜,“詔逮屠大山,褫為民”。與范欽、張時徹并稱為“東海三司馬”。有子屠本畯。
遺跡
1523年(嘉靖二年)進士,知合州,捐俸筑堤,人稱屠公堤。遷南京刑部員外郎,出為吉安知府。尚書王學夔諸子橫行里中,屠嚴懲有罪惡者,其余諸人遂不敢為非,專心求學而成儒生。王學夔謂人曰:使吾子不致覆,皆屠君教也。升按察副史,備兵徐州。繼遷山東、福建布政使,晉副都御史,巡撫湖廣。后加兵部右侍郎,總督湘、鄂、川貴軍務(wù)。時嚴嵩父子專權(quán),不往附,遭嵩子嚴世蕃忌,后為應(yīng)天巡撫,率軍抗倭,因標下參將李逢時兵大潰,幾下詔獄論死,后得人解救罷職歸里。穆宗即位,復原官。晚年好黃老學說,著有《竹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