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姚鈿(1573~1643),長寧小溪(今新豐回龍)人(后遷到東莞企石)。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登進士。曾任浙江嘉慶府推官(正七品)、吏部文選清吏司主事(正六品)、吏部稽勛司郎中(正五品)、光祿寺正卿,從三品)、順天府府丞(正四品)、大理寺卿(正三品),吏部天官(即吏部尚書,從一品)。
姚鈿從小就失去了父母,由伯父伯母撫養(yǎng)。伯父伯母十分疼愛小姚鈿,送他進私塾念書。無奈家貧,伯父母無力再讓他上學,只好找來一些舊書,叫他待在家中自學。
姚鈿的人生之路充滿坎坷。他學有所成后,一直在鄉(xiāng)下教書。教鞭所至,門生稱頌。姚鈿淡泊功名,不諳科舉。47歲那年,見村中有個33歲的老蒙生考中舉人。他向老蒙生請教后,笑道:“我也能考中!
翌年,姚鈿趕考,果然高中成年科第66名。
萬歷四十七年,49歲的姚鈿參加殿試,成為第三甲223名進士,被派到浙江嘉慶府任推官一職。嘉慶府素以吏刁民悍、紳士為富不仁、難以治理著稱。姚鈿上任后,寬猛兼濟,將積存數(shù)十年的獄案一一清理,蒙冤之人一一得以洗雪。人們莫不驚嘆其神明,人稱“姚青天”。
姚鈿神速地捕獲了當?shù)氐木薇I,蕩平亂兵,轟動一時。
姚鈿在浙江嘉慶府為官之后,調(diào)回北京,先后擔任吏部文選清吏司主事、稽勛司郎中,后向明思宗皇帝告老還鄉(xiāng)。回到家鄉(xiāng)后,閉門寫作。過了9年,丁丑年(1637年),姚鈿又被召回北京,恢復了稽勛司郎中一職。次年,崇禎皇帝任命姚鈿為光祿寺正卿、吏部天官。姚鈿曾當過崇禎皇帝的老師。崇禎皇帝大婚之日,請姚鈿為自己鋪床。年邁的姚鈿一邊替崇禎鋪床,一邊笑對崇禎皇帝說:“這事是尚書做的呀!可我并不是尚書。”崇禎皇帝說:“我叫你做,你做就是了!”于是,朝廷上下便稱姚鈿為“姚尚書”。
辛巳年(1641年),姚鈿任順天府府丞、大理寺卿。不久告老,癸未年(1643年)逝世,終年73歲。
姚鈿一生著述甚豐。他的著作,包括《先月樓稿》20多卷、《嘉禾讞語》6卷。
人物生平
姚鈿的人生之路充滿坎坷。他學有所成后,一直在鄉(xiāng)下教書。教鞭所至,門生稱頌。姚鈿淡泊功名,不諳科舉。他47歲那年,村中有個33歲的老蒙生考中舉人返鄉(xiāng)。他向老蒙生問明試題后,笑道:“這種試題,我也能考中!
翌年,姚鈿趕考,果然高中成年科第六十六名。萬歷四十七年,49歲的姚鈿參加殿試,成為第三甲二百二十三名進士。從此,姚鈿步入了仕途。姚鈿上任后,寬猛兼濟,將積存數(shù)十年的獄案一一清理,蒙冤之人一一得以洗雪。人們莫不驚嘆其神明,人稱“姚青天”。
姚鈿名聲遠播,以致其他地方的群眾,凡有冤屈難伸者,都向上級官府申請,乞求讓姚鈿審案。特別是,姚鈿神速地捕獲了當?shù)氐木薇I,蕩平亂兵,轟動一時。
姚鈿在浙江嘉慶府當了5年官之后,被調(diào)回北京,擔任吏部文選清吏司主事。丁卯年(1627),時任稽勛司郎中的姚鈿,向明思宗告老還鄉(xiāng)。過了9年,丁丑年(1637),姚鈿又被召回北京,恢復了稽勛司郎中一職。其為官清正廉明,為人直率忠誠,因此獲得崇禎皇帝的賞識與信任。第二年,崇禎皇帝任命姚鈿為吏部天官、光祿寺正卿。姚鈿曾經(jīng)當過崇禎皇帝的老師。崇禎皇帝大婚之日,請姚鈿為自己鋪床。年邁的姚鈿一邊替崇禎鋪床,一邊笑對自己的學生說:“這事是尚書做的呀!可我并不是尚書!背绲澔实壅f:“我叫你做,你做就是了!”姚鈿好不機靈,立即跪拜在地:“姚鈿謝主隆恩!”于是,朝廷上下便稱呼姚鈿為“姚尚書”。
辛巳年(1641),姚鈿任順天府府丞、大理寺卿。當時,農(nóng)民起義風起云涌,清軍在關(guān)外更是虎視眈眈,大明江山日益衰微。姚鈿自知難挽狂瀾,便又告老還鄉(xiāng)。還鄉(xiāng)的第二年,也就是癸末年(1643),姚鈿逝世,終年73歲。
著作
姚鈿一生著述甚豐,包括《先月樓稿》20多卷、《嘉禾讞語》6卷。